“香蕉皮”的零碎回顾

作者:刘啸
原文写于2021年2月3日

科幻圈有一条和“学而优则仕”类似的规律:“幻而迷则作”,大概意思是,自小沉迷于科幻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尝试写作科幻的想法,其中有一部分努力动笔去尝试,从写完、投稿、被退、反复修改,虽然每一步都有一批朋友被淘汰,但最后仍然能诞生出几位正式走上科幻作家之路的业余选手来。然而自从大刘的《三体》得了雨果奖后,近几年科幻的潮流开始变得炙手可热,这条路子便似乎被抢了风头,“水涨船高”,有相当一批专业作家改换路子大张旗鼓进入科幻界攻城略地,正所谓“香蕉大,香蕉皮也大”,上升势头喜人的科幻像一根有力的香蕉形杠杆,陆续撬动了文化界影视界舞台剧改编等一大堆领域,让我这种站在“香蕉皮”一角的业余选手欣喜不已的同时也感到压力重重,本来就不多的头发更为稀疏了。

在接到河流的邀请写这篇回顾文章时,我正在和大多数打工一族一样,响应号召准备就地过年,迎接一个没有长途奔波劳累的独特春节长假。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带给社会、工作、生活的改变无疑是极其深刻的,哪怕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无法置身事外,总会主动或被迫地做出改变,如过气的懂王所说,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人在压力下容易回忆过往,年龄越大越容易如此。但作为一名参加过不少次线上线下活动的老科幻迷,我却不打算专门回顾这些年经历的科幻大事件,毕竟已经有很多作家、幻迷各自记录,虽然角度各异,但总体感受容易同质化,直接照单写出来也没几个人爱读。在我看来,科幻既是爱好也是副业(还不敢妄谈职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每位幻迷在自己的科幻之路上都有独特的心路历程,我自然也不例外。

我是互联网行业里的一名老程序猿。这个职业一向和996、福报、脱发等热门词条联系在一起,虽然一定程度上被被羡慕为“高薪”行业,但更容易的是被悲催地调侃,不是面临三十五岁以上淘汰,就是加班加出三高接近过劳死。在这种工作压力下,要挤出业余时间来写科幻委实是一件相当不那么顺利的事,除非罗志祥附体,随时祭出时间管理大法才行。

但光会管理时间也不够。从我的体会来讲,写代码和写小说,两种思维不说是背道而驰吧,至少也是此消彼长,互不相帮。写代码讲究简洁直接,便利易懂,无论是CPU还是人,读起这代码来都要求一目了然。稍微复杂点儿的地方就要补上注释,说明这里为什么这样写。但小说如果走这种风格就完蛋了:开篇就剧透,重复用循环,一条道走到黑,炫技必须避免,有什么变更也要保持影响最小的原则,文学作品里怕是只有看图说话或八股公文才勉强和写代码比较接近。而且,写代码是归纳型,走收敛路线,以解决问题为主,结果导向。写小说则是演绎型,以过程为主体,能四处萦绕决不直来直去,追求柳暗花明的阅读体验。倘若用写小说的手法写代码,则大概率会影响健康,为什么?自然是被接手代码的后来者给揍的。

爬山生活照
爬山生活照

程序猿这个职业的不稳定性注定了,即使有业余时间存在,也要被工作相关的内容挪用至少一半,不是正在加班,就是自我学习提升、准备加班。回想一下我这些年,科幻小说的产量确实不高,生产率要稳定,工作本身必须先稳定。如果是刚入职,要在职场上站稳脚跟,要积极表现以交投名状。避免试用期被涮,就得主动加班,深夜回家还得琢磨工作项目,这种情况下别说写小说,读小说都没时间,偏偏写作又是一份需要巨大阅读量的副业,矛盾一出现,时间资源不足,有取舍也就难免了。

程序猿换工作比其他职业还更为频繁,部分是因为互联网行业末位淘汰的恶习,部分是因为创业炒流行概念拉投资的浮躁,大部分则是直接追求涨薪。但要那些能掏得出高薪的单位愿意聘请你,你就得先拿出真刀真枪的经历与能力,至少也得虽然只两年工龄却有三年工作经验才能入得了面试官的法眼,或者有个人博客日几百上千阅读量,或者是社区大神有成千上万粉,或者有个人开源项目,github或gitee上几百颗星也行。记得之前有家大厂还专门喜欢高薪招聘这类”有名气“、”在业界有话语权“的牛人,导致出现一批浑水摸鱼混进去的,光吹水不干活,成天谈理念痛点、增长黑客、用户体验、红海蓝海等高大上的名词,混过几年等到大厂走下坡路后,这群”牛人“再见势不妙纷纷跳走,仿佛”万事丛中过,片锅不沾身“,如果幻圈也有这等人才,怕是幻迷们日常吃的瓜会多出好多。

有朋友问过我,说你的同事或者领导知不知道你写科幻?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很让人为难。我的想法一向和”职场上最幸福的事是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重合,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还能赚钱“的观点相反,一项爱好倘若变成职业,很可能像恋人升级成爱人一样变得愈来愈没有成就感和仪式感。工作和业余爱好最好能够隔离,一下班进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状态,这是我们这行里很多人梦寐以求而实际上完全不可得的目标。

评委老师代表与获奖作者合影(前排左起依次为:沈屠苏、山濛、刘啸、罗隆翔、程婧波、分形橙子)
评委老师代表与获奖作者合影(前排左起依次为:沈屠苏、山濛、刘啸、罗隆翔、程婧波、分形橙子)

回到问题本身,答案是:以前不知道,可现在知道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一年我写科幻的业余爱好终于被同事们发现,或者缘于经常请假,领导总会询问,或者朋友圈晒活动照片,没有分组屏蔽同事,总之心里惴惴的,毕竟996出身的职场,一个程序猿居然还有业余时间做和工作无关的事,在某些大厂看来确实不可饶恕。我甚至想到了一个类似的科幻点子用来描写这种”某机器人不务正业被上级发现被认为工作量不饱和,于是任务加码最后过劳挂掉“的赛博朋克经历。但后面却也悄然无声,除了工作量多一些之外也没有明显负面的后续,何况工作量增多也未必和写作有因果关系,于是便领悟到,虽然八卦是同事或者说人类的本性,但实际上其实没有谁会太在意其他人,尤其是在职场里。再后来,就心安理得,更加顺其自然写了。

记得好多年前第一次收到《新科幻》的采访邀请时,我刚入职一家在急匆匆招人并在急匆匆赶大项目的新公司,那几个月加班相当厉害,整天人都在被鞭子抽似的团团转。远程采访时只能一边开会讨论需求一边挤出时间在QQ上陆续回答问题,半天才能敲几句,心里觉得很是对不起那一头的小编姐姐。所幸宽容的小编姐姐很理解我的境况,说不急下班后一并回我也行,我内疚地回答说好我尽量挤时间,心里却在郁闷地想,今天能不能下班还不一定呢。

原创文章,作者:零重力编辑部,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零重力编辑部的头像零重力编辑部零重力成员
上一篇 2021年3月29日 上午11:31
下一篇 2021年4月1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