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科幻作家刘啸:真正的幽默是扎根到骨子里的

受访人:刘啸
采访人:河流

时间:2020年6月4日

欢迎大家来观阅零重力维基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科幻作家刘啸老师,大家欢迎!

河流:您是什么时候、怎样开始接触科幻的?

刘啸:我小时候读《科学画报》上的科幻小说,觉得很吸引人,然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念大学时开始接触到《科幻世界》等杂志,当时同学中间有好些人爱好科幻坚持购买,我看着看着就入了坑,先是自己也买起来,后来忍不住也开始写,断断续续写到现在也十年左右了。

河流:记得您在《新科幻》发表了不少作品和文章,而《新科幻》在2015年也正式宣布了停刊。您当年是怎么和《新科幻》相遇的?

刘啸:《新科幻》的前身叫《科幻大王》,我的处女作《证书》就是发表在2009年第一期《科幻大王》上,当时我也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写完就不管不顾地投过去,非常幸运发表了。编辑赵老师、严老师都很热心敬业,给我之后的创作过程也提了不少意见与建议,因此我对《新科幻》一直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情。2014年底得知《新科幻》要停刊,当时简直完全不敢相信,不得不信之后就感叹国内科幻发展的艰难,好在近些年线上线下的科幻平台也在逐年增多,算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吧。

河流:您在写作的时候会想带给读者怎样的体验,希望读者在阅读您的作品时能获取一些什么?

刘啸:读者是个很难控制的群体,所以读者体验这方面我倒是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具体指标,只能笼统地希望“满意”,比如能感到流畅就很不错,如果再有些震撼,或者哈哈哈一笑,抑或是感叹“啊居然还能这么写”,那就更好了。

刘啸:我的观点是,作者并不是读者的老师,读者阅读作品也不是听课,而是尝菜,不好吃就不吃。我们作者要做的就是努力当个好厨师,原材料与技艺两手抓,让读者获得足够美味的体验。

河流:您最感兴趣的科幻话题有哪些?哪些作家对此话题的观点深深地影响/打动了您?

刘啸:我主要感兴趣的科幻话题是大型工程、数学或物理理论、太空探索等,对历史与科幻结合也有很大的兴趣。像太空探索方面,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及其续集,以及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苏鲁神话体系中宣扬的“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这些作品与观点都突出了人类在宇宙中渺小无助不重要等特性,大概个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影响历史的进程,比较符合我懒得动的胃口。

另外我有时候喜欢写点搞笑的东西,因而也比较推崇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它让我对于科幻结合幽默这种风格有了更进一层的体会,但真正的幽默是扎根到骨子里的,很难效仿。

河流:您平时在阅读其他作家的科幻小说时,一般想在科幻中想寻求一种怎样的思想或体验呢?

刘啸:最理想的阅读体验追求当然是高潮迭起,令人震惊的点子目不暇接地一个一个抛出,我作为萌新读者被轰得瞠目结舌。但这种际遇可望而不可求,除了大刘的《三体》,国内很少有同类水准的作品能做到这一点。国外作品则因为有翻译这个因素挡着,也很难有这种体验。

换个角度的话,我倒是很希望寻求类似于观赏高手围棋对决的阅读享受,作者像棋手一样四处布局,草蛇灰线,每个局部看上去都不起眼,但最后几手关键的棋盘活全局或串成大龙,令人拍案叫绝。这种体验一般来源于悬疑类的科幻作品,但关键情节又必须与科幻有关,很考验作者的功力。

河流:就作品风格而言,您有没有非常喜欢的青年科幻作家?对他有什么看法?

刘啸:这是个引战的话题(笑)。实际上我读科幻时也比较少关注作者的年龄,有时候或许从字里行间的文风能感受出作者的阅历,但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撒谎的,不能光从鸡蛋的形状来判断母鸡是否好吃。

我了解的青年科幻作家里,吴霜、慕明、子期、白贲(对就是那个人人都爱迫害的白老师)的作品都比较有特色,很受幻迷欢迎,还有山濛和刘琦,目前作品虽然不多,但也很有潜力。希望他们能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科幻小说。当然还有一些优秀的科幻作家,但他们已经不再是“青年”,不符合题意就不提了(笑)。

河流:您认为您的作品更适合于哪些受众人群,最近有哪些写作计划可以透露的吗?

刘啸:我的作品主要以短篇科幻小说为主,因为写得也不够好,所以受众主要适合不怎么挑剔的读者(笑)。至于说到写作计划,比较惭愧地说,我业余的写作速度是比较慢的,换句话说就是产量偏低,有时候有些不完整的构思,会先挖坑式地写下一部分内容,可能是高潮可能是结尾,又等搁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它可以有新的演绎办法,于是就修修补补,最终成篇。这个过程其实没有体现什么计划性,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规划的话,大概就是从数量上来说会给自己定一个每年两三个短篇的目标,上班比较忙,没法再多了。

最近我也在尝试写中篇,规划的篇幅太长,字数太多,写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一种懒惰感,只希望赶紧写完,好开始下一篇。

河流:您怎么看中国目前的科幻现状?

刘啸:中国目前的科幻现状我觉得其特点是“圈里熟、圈外生”,别看我们科幻迷随随便便就能数出几十个科幻作家来,但在圈外人看来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名气,甚至几乎统统不认识。从圈外人的角度看,大刘和郝景芳靠雨果奖撑起了国内科幻的大半壁江山,没有他们的话,圈外的资本很难像现在那样大规模介入,大众对科幻的关注度也不会有现在那么高涨。我们在感谢大刘他们带起了科幻热度的同时,也盼望能够涌现更多走出科幻本圈子的优秀作家与作品,做到百花齐放、众木成林。

另外,说起来也很感谢蝌蚪五线谱、八光分、未来局等新兴的科幻产业平台,他们为新媒体形势下的科幻发展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也给新的科幻作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河流:最近有关注到“高校科幻”在对一些青年作家进行新星采访,基本上都是晨星·晋康奖或光年奖的获得者。您对此有何意见建议?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

刘啸:我也是几届光年奖的获奖者,很高兴科幻这几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很高兴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拿起笔,走上科幻创作的道路。有时候我会想年轻真是好,还有足够的时间打磨自己的思想与文字,还有足够的时间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个宝贵的时间可别浪费,一定要拿起笔或抓起键盘坚持写下去哦。

河流:您怎样看待写好一个科幻一定要学会讲好故事这一观点?

刘啸:我刚开始写科幻的时候也觉得一个有创意的好点子最重要,但写到后来才认识到,要撑起一篇好小说,哪怕只是短篇,点子在其中的重要程度也不是第一位的。构造曲折情节、描绘独特环境、刻画典型人物,每一招都需要雕琢、淬炼。越写下去越觉得点子本身只是隐藏在幕后操纵整篇小说的灯光师,而舞台上演员们的造型、动作、语言,反倒需要花上比构思点子多好几倍的力气去规划展示。”讲好故事“实际上是要提升文学方面的感悟与布局、谋篇等的技巧把握,这座山峰我也需要继续努力攀登。

受访人简介:
刘啸,男,中国科普作协会员,老程序员一名,现居上海。求学时沉迷科幻,业余也努力笔耕,作品曾获光年奖、未来科幻大师奖、冷湖奖等,并入选《2014年度科幻小说》。科幻长路漫漫,希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勉力前行。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下午6:17
下一篇 2020年6月5日 下午12: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