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回忆 | 璀璨星海的一粒尘埃

作者:张零晨(南京理工大学)

真情实感是中学大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应试过程中,我往往只是按部就班,死记硬背,在方格纸里整齐美观地填上一些空洞的文字。但如果要说到科幻与我,可能我就可以称得上胸有成竹、满腔热忱了。

邂逅·《三体》领我入门

初中时代,有这么一位典型的文科生同学小A,他不擅长数理化,往往及格就欢天喜地了,但他的文采及其出众,每次模拟考后,老师编辑的优秀作文选里常见他的大作。我与小A的联系绝对说不上熟络,真正让我们有共同话题的就是《三体》。

《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部曲

小A在某个暑假要搬家,准备出掉一些二手书,其中就有三体三部曲。正巧我也听说过这部书的大名,想拜读一番,于是立马买来,这下可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记忆没有被修改的话,当时只用了两天读完第一部,第二部四天,第三部一个星期。全部看完时,真可谓是醍醐灌顶的清爽感,它完全不同于毕淑敏散文集,泰戈尔诗选,格列佛游记这样的“课外书”,我了解到它就是“科幻小说”已经是后话了。

解压·中短篇是润滑剂

时间快进到高中,此时我在一所以升学率著称的学校的后段班苦恼着。以往的舒适愉快仿佛过眼云烟,从我的指尖悄然溜走了,只剩下日复一日枯燥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我也对人际关系不太上心,厌倦了只是附和着,打闹着,嬉笑着消磨无趣的时间。这时学校的图书馆就成为了我心仪的去处。午自习,傍晚放学后,我都泡在那里,静静享受着如蜜糖的知识果实。其中就包括一众科幻中短篇小说。

譬如史坦尼斯瓦夫·莱姆的幽默短篇小说集《机器人大师》,刘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集等等。《超新星纪元》《乡村教师》《你一生的故事》是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作品,再继续枚举就像是掉书袋了,就此打住。阅读中短篇的过程,和过山车很相似。都有一个较平稳的开局,随后引入一些波动,然后迎接高潮,带来极佳的刺激和遐想,最后归于平静。

然而,读科幻小说并没有简单地让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只不过是让上发条的生活有了润滑剂。我想,每个人可能都需要找出一个或者几个能让自己沉迷,专注到旁若无人的事物,由此获得真正的放松和愉快,以对抗累加的压力。于我,在中学阶段,这个事物就是科幻。

伴生·科幻电影也很有意思

由于媒介不同,科幻电影和科幻书籍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大不同。同样在高中,我看过《黑客帝国》《2001太空漫游》《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银翼杀手》《彗星来的那一夜》等经典电影,其中最想谈谈《安德的游戏》。第一次看的时候惊为天人,广阔无垠的宇宙,与另一种族的冲突,责任与能力,各种思绪产生的瞬间,真是太美妙了。然而在拜读原著小说时,体验就完全不同了。虽然世界观更完整了,人物心理,剧情都更合理,但是整体感不如电影,尤其是战斗场面,文字太有限了,远不如影视直观。

由此,我想到电影改编小说通常都会产生的效果,那就是宏大场面更有震撼力,动作戏更直截了当,然而情感与心理变化较难表现。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各种传播媒介之间都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合适与否。

电影《安德的游戏》海报
电影《安德的游戏》海报

归属·社团活动

明星粉丝团,宗教团体,传销组织三者都很看重团体归属感。引用一个概念,个体渴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同,获得补完,这种感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并且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集众人所长,完成宏大的伟业;另一方面,个体的不同意见与思考很难被理性吸纳,于是团体往极端的一面发展,最终大大偏离原路。

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科幻社团。得知这么多人都有相似的兴趣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人类有多么美!啊!美丽的新世界,有这样的人在里头!”。社团会有一些有趣的活动,然而交流还是太少,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感官刺激往往蒙蔽了人的真心,使得诚恳的交流都成为一种奢望。用着网络流行语,盲从人潮,追求着空虚的安心感,以填补日益扩张的自我认同的缺口。

安宁·长篇的平稳

这时,我开始有时间看一直心心念念的长篇小说,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莱姆的《索拉里斯星》,厄修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安宁。优秀长篇小说的特点是宏大的世界观,细致入微的人物,合乎逻辑的情节,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常常需要视角的转换。从室女座转移到夸克,从九天之上转移到地心深处,同时不失代入感,由于其超常的虚构能力,往往读者就像是陷入深沉而甜蜜的梦乡中,度过一段或惊险,或感人的旅程。

我与科幻的回忆 | 璀璨星海的一粒尘埃

长篇小说《索拉里斯星》和《黑暗的左手》
长篇小说《索拉里斯星》和《黑暗的左手》

解释一下题目,曾有人将知识比作一个圆,圆内的是自己已掌握的部分,圆外的则是未知,而在这其中,专精某一方面的人会让圆的一角伸长,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我而言,广阔的科幻世界恰如无际的黑暗深空,而大牛们的著作就像散落的明亮新星,我则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漂浮在宇宙里,寻觅着下一站点。

软科幻和硬科幻的争斗时有发生,我认为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两者兼具,既有独特的视点与深邃的逻辑链条,又有真诚的人文关怀,留下希望的生机。阅读与观赏,思索与感悟,我们本是一个个有机体,在机缘巧合下,在同一个宇宙,同一条时间线,同一方天地相遇,这一份小确幸,或许就是科幻给予的一份礼物。

原创文章,作者:我与科幻专栏小编,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我与科幻专栏小编的头像我与科幻专栏小编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3: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