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拉德伯里《暗夜独行客》及相关作品比较分析写作特色

评《暗夜独行客》

《暗夜独行客》是雷.布拉德伯里于1951年创作的短片小说,同时,《暗夜独行客》也作为作者的短篇小说自选集的书名标题,笔者又对《垃圾工》、《跳房子》两篇短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阅读。当然,上述二作作为非科幻类纯文学作品,在题材内容以及想象力上与科幻作品很难进行同类的比较。文学都是具有超生的飞翔力的材料,如果把一篇作品看作一栋建成的房屋,那它必然是拿砖瓦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材料(无论想象类还是非虚构作品都需要依靠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材料进行转化)堆砌而成的,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拥有了共性的出发点也就是地基,为我们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将从各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及创作年代背景差异上进行着重对比。

“幻想与诗意”在雷·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中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是科幻小说便有幻想,并且是科幻小说的地基,其次,好的小说定有诗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这一点上我赞同北京作家刘庆邦的观点,情节易编,情绪难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把小说的情节写得多么曲折,复杂,新奇,都不一定是好小说。只有把情绪写得饱满,别致,微妙,才称得上是上乘的作品。情节的节字,和情绪的绪字,给人的感觉也大不一样。节字比较结实,有些发硬。绪字绵绵的,感觉要柔软一些。 http://www.loans-cash.net

要在简单的情节基础上把情绪写好,写出诗意,最好的办法是向诗歌学习。诗歌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一半在诗,一半在读。诗提供的是弓子,读者好比是琴弦,弓子碰到琴弦上,能不能发出美妙的音响,还要看读者的感知能力如何。诗意化的短篇小说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乍一看,好像什么都没有,再细看,好像什么都有。而《暗夜独行客》中所讲述的一件“夜间闲散人士漫游街道事件”和《垃圾工》《跳房子》两文以故事发展进行时的情节(孩子回到家看到家中父母、年轻恋人的郊外邂逅事件)叙述并完成结尾,读起来似乎就是一件普通的家常故事,普通的小人物还有并不十分优美的文笔。而“诗意”则往往藏在不言中,结合其时代背景便可窥见其一斑悠扬底色。

《暗夜独行客》是作者1951年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文中作者大胆预想了2053年的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大量的劳动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人类夜晚则长期蜗居在家享受娱乐生活。而小说主人公祢雷纳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守旧人,他在夜晚常年外出游街,观察街道以及街边的房屋。在这里,小说的差势也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做着与众不同的行为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正是当这个背景抛出来时小说的“逻辑性情节”便形成了,它此刻超越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经验性情节),地基铺好了,便开始铸造高楼,因此,它此刻已经不是完全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故事里了,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具有了科幻小说的那种飞翔力,幻想的部分便要进入这篇小说之中了。

接下来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形似杂文的故事内容,主人公祢雷纳顺着街道行走,以空间的变化展示了2053年的社会样貌,同时夹叙夹忆,引出了主人公作为作家的经历以及“出世的异化”感的社会性行为。在这样一个大段的铺叙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小说中当时社会的压抑感以及主人公的格格不入,按照线索往前,最终主人公的结局也就能慢慢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被社会所抛弃的悲惨结局。

至此,小说的内容也就基本结束了,但我们读到了什么呢?压抑的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黑色的夜晚笼罩渲染的黑色氛围……文必有所指,参照雷.布拉德伯里的同期作品《垃圾工》(1953年),我们就能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受到视界冷战格局的政治大环境影响以及二战后工业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社会阶层分化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雷.布拉德伯里等一大批作家嗅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并很难在短期内找到解决方案,个人的力量在此时十分渺小,作家的无力感以及对时代的困惑笼罩着写作心理,由此而产生了以灰色调为特征的写作风格。而祢雷纳在文中则承担着重要的反观任务,他的视野是对当时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担忧,而看似普通的科幻小说也就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

同时,通过比较《跳房子》(1996年),此时冷战已经结束,新世纪到来前夕视界局势的整体和平与稳定发展成为了主流趋势,而作者的创作心理也就跟随者发生了变化,在跳房子中更多展现出的是对青春爱情的赞美,在同样密闭的创作背景空间中,虽然《跳房子》中也仅仅有两个人和一片田野,但明显让读者感受到了视野的开阔性和文风的开朗,小说容易造成雷同是故事情节,互相之间能够拉开距离的是细节、心灵、情绪、气韵、味道和诗意。别看从情节到情绪只是一字之差,它们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如果说情节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情绪完全是主观性的。如果说情节是实的,那么情绪无疑是虚的。如果说情节能够拿来,想象,铺陈,情绪变幻缥缈,很难捕捉和命名。而正是通过不同文章之间风格情感的细微比对,往往可以获得超乎情节以外的东西。

我们很多时候应该思考,诗意感的形成靠的是什么?技巧性的东西可以增加行文的流畅度,但不能增加文章的诗意感。正如王安忆所说,诗意是出自于作者心灵世界主观情感的具有超生的飞翔力的材料。文学作品中,好的不一定是美的,差的不一定是坏的,既深刻而又不乏生动性的就是优秀的。能把丑陋的东西描绘的淋漓尽致,那也可以成为极具美学观赏性的作品。生活是现实的,并不总是美好的事物充斥其中,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性是复杂的,好人也未尝不会去做坏事,但一切有因必有果;社会也同样具有两面性,阴暗潮湿的一面也同样需要我们去叙述。叙述这些并不光彩的一面,并不是让好人去做坏人,而只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能使大众理解并从中找到自己,从来自现实的虚构作品中发掘更多的生命体验。站在顶层设计往往容易看不清脚下的路,没见过阴暗潮湿的一面也算不上拥有深切的生命体验。关键在于能通过作品的内容让我们认清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接近本质,接近真。

原创文章,作者:宁安,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4)
宁安的头像宁安零重力成员
上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午1:10
下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午3: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