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回忆:交集不为空

我与科幻的回忆:交集不为空

作者:极超(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的浪花冲淡了我最早与科幻接触的记忆,只记得第一部出现在我手中的科幻小说,是凡尔纳的《神秘岛》,不知是网购首页推荐的一时兴起,还是为了凑单而选。那时我还在小学,二年级。现在细细想来,它不像一本真正的科幻,更像是一部冒险小说。无论如何,因对这本书的喜爱,“科幻”这个名词自此就印在我的脑中。

我买来了全套的凡尔纳。它们同一种颜色的封面并排放在我的书架上,颇赏心悦目。凡尔纳左侧是花花绿绿的《查理九世》,右侧是《小学生满分作文》。

从《地心游记》新奇的地心世界,到《从地球到月球》的慷慨上路。我流连于崭新世界的奇特,也震撼与凡尔纳想象力的汪洋恣肆。

同期我还订阅像《故事会》的短篇故事杂志,《博物》,《奥秘》等科学奇谈杂志每当望着四五厘米厚的凡尔纳作品时就会阅读它们,它们对我未来的写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随后,《斗罗大陆》的风靡让我暂时遗忘科幻,但两年后对于高达的喜爱促使我看完一部科幻番剧,科幻重新走入我的世界。在此之前我已经开始写文,这里我使用的是写,不是创作。我记忆中的第一篇文,是两个五角星在各种大陆上寻找法杖的故事,很可惜它没完篇。

随后就是属于小学生的愉悦。我将我身边的朋友都赋予一个武魂,九、十个魂技,想象一场场战斗,将一篇抄袭《斗罗大陆》的《拳魂大陆》写了三百字。显然,它没完篇。

抄袭的写文很简单。我又将朋友放在高达番剧的故事里,洋洋洒洒书写两万字。直至我小学毕业,也没将它完篇。

那些笔记本都还在我书架沉默地站立,但我如今已经不敢再翻开那些幼稚的故事。手写的字也不知能保留到何时。它们就随时间远去,像遥远的浮标,提醒我从何处开始。

进入初中,为了中考的名著阅读题,我所有课外书都是那些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阅读过程极为痛苦,看完就变为试卷题目的书籍。直到一篇《带上她的眼睛》出现在语文课本上,使我眼前一亮。我那时不认识刘慈欣,我只觉得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美丽,绚烂,像一首诗。

这本课本背后的推荐书目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以及阿西莫夫的《基地》。《基地》出人意料地让我看不下去。现在想来,也许为翻译版本不佳。于是接连几个月我看完了七本厚厚的哈利波特,写了半篇奇奇怪怪的拯救女友的小说。我把文档保存到U盘中,每次信息技术课就兴奋地敲键盘。

初三的寒假,《流浪地球》上映。那个姓刘的作家重新出现在我眼中。我在影院见证浪漫的地球迁移,众志成城。很快,科幻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我的手中。那是一本刘慈欣的名为《流浪地球》的短篇集。

中考并没有给我压力,我有十足的自信在我的初中直上。我将复习的时间交给阅读。那本短篇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非《流浪地球》,而是《地球大炮》。它用亲情链接时间和空间的恢弘,也让我回忆起那篇初中课本上的浪漫童话科幻。

自此,我的科幻之旅才算正式启程。我看着网上的推荐买来了《三体》,拿着笔划出那些美丽的句子用在作文中,常常在午休捧着看而忘记休息。

中考结束后,我将剩下几本书在一周内阅读完毕。尽管不喜欢以《三体》概括中国科幻,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科幻同好说我的哪篇文章有三体的影子时总会暗暗震惊,写文时可没想那么多。

随后,我母亲参加了一个答题活动,赚取到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科幻书籍。我房间的书架上,查理九世逐渐被克拉克,海因莱因,郝景芳替代。高中不再有推荐书目,我以一个月二三十万字的阅读速度开始大量阅读书籍。

那时我有一个很好的异性朋友,我暗恋她。她学识很渊博,热爱哲学。我感慨她阅读书籍的高深。为了和她产生共同话题,我阅读的书目范围逐渐延伸。我开始阅读哲学,阅读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那些历经岁月洗淘仍璀璨如金的名著。虽然现今我与她已不再联系,但这些书给予我对世界不一样的思考,即凝练文笔,强化结构,深化思考。

我与科幻的回忆:交集不为空

我第一篇完篇的小说是在高一空闲时所创作的。我在那篇小文中高声歌诵人类炸掉月亮的勇气。后来因为学业,以及手写确实效率低下,我又很少写作,即使写也无法完篇。

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颇想挣钱,在微信搜索科幻征文,找到了零重力科幻某期以“城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我在校园中寻找灵感,每到周末就把笔记本带回家,扫描识别文字再细细编辑,再后来进入零重力科幻投了第一篇稿件。结果很明显,一篇四千字的寓言式小文很难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过看到我的票数并非零票,我大感满足。

随即我又参加了下一场征文比赛,投稿了给我带来颇多赞誉的小说《交集为空》,全文洋洋洒洒一万字,三线交织,配上当时我能想到的最花的文笔,于是获得了那期并列的第三名,于是写作动力飙升。本打算继续参加第三届比赛时,但发现并不懂这一主题。

获奖作品《交集为空》
获奖作品《交集为空》

于是我开始选择评论,从头看了五篇科幻小说,措辞小心翼翼,避免让作者因这些批评文字而受伤。群里的同好也对我的评论进行了评论,说我评论应该指出对方的缺点,对文章的评论需要尽可能减少主观感情。我虚心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虽然评论不是批评,喜爱仅依存自身。在一期跑酷为主题的额外活动后便因学业繁重没再继续写作。

随后我步入高三,假期骤减。我被迫埋在书堆中,透不过气。班主任给予强压,让我去够我明知遥不可及的彼岸。我暗恋的女生对我忽冷忽热,令我捉摸不透。零重力科幻群又不见踪影,未来才得知为何被封,只好将那一本本厚重书籍当做压力的释放。

某天在校图书馆发现了《2019中国最佳科幻作品选》,看到了七月的《双旋》和慕明的《涂色世界》,还有杨晚晴、昼温等一大批我从未听过的作者的作品似乎又把我带回了当年阅读大刘作品的时光。

我一口气看完了自2018年到2020年的所有集子,看来中国科幻作家远远不止刘慈欣和郝景芳。恰巧图书馆在举办图书推荐活动,如果推荐成功,图书馆就会购进这些书目,并且还奖励另外的书。图书馆的科幻藏书贫瘠,于是我便把自己期望看到的书和集子一股脑推荐给了图书馆(写了小纸条)。数月后,我捧着六七本崭新的科幻书在班主任诡异的目光下兴奋地跑进教室。

幸而班里也有科幻同好。我先试读,随后按对方的爱好给同学推荐片目。一时间,班里十余人手中都出现科幻。

我将刘慈欣放在一旁,发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科幻作家。

我似乎变为班级的图书馆,但仅借存科幻,几堆高高的科幻书堆在我的座位旁,甚至掩盖那一大沓复习资料。同时,我写的那篇小短篇在全国科幻科普比赛拿了个三等奖。《交集为空》入围了全国性大型征文的终审,同时登上校刊,拆开信封看着这虽少的稿费,仍然感动不已。

高考发挥仅能说正常,没完成班主任的指标,进入大学后也没拿到第一志愿专业。我重新进入零重力科幻群,发现数年前与我同期进入的人已经成为管理员。

我在社总搜索到了我校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幻协会。起初并无重启写作的打算,直到社长在群中贴出一个推送——第三期星火科幻培训工程,举办科幻讲座和内部写作比赛,而我校有一个社长保进名额。

我眼疾手快,快速添加社长联系方式并表示要参加的意向,抢到了名额,发现群里有几个熟悉的头像,原来早在零重力科幻群的时候就见过他们。

第一期练笔我选择了自由落体的主题,写下了《有限坠落》。出人意料的是,这篇两千字的小文居然成功进入复审,并在复审获得第二名。在作品讨论会上,他们问我过去有没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过大量练习。

回忆起近十年的历程,我觉得没有,只写过几篇而已,而他们肯定我的,让我写下去,不要浪费我的天赋。于是,我将感谢铭记于心,让多年未动的思维重新在键盘上跳跃起来。

兔年春节,我又开始给零重力科幻投递稿件,同时也开始仔细阅读他人的作品,我会在考虑作者感受的同时大方地表达自己对部分作品的喜爱。部分文章依然有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相应地给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评论员”的身份写出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并针对文稿提出一些建议。到我写下这篇回忆,星火工程的练笔已经过去七期。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里四次得奖,甚至获得两次冠军。也许这个冠军有取巧因素,但仍给我巨大支持。

我会继续写下去。虽然从来不提创作和作品这两个词,因为感觉自己写的这些文字还配不上这两个词语。坚守自己的写作风格,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不断写作。相信我的名字终有一天会出现在那些自己所期望出现在的地方。

科幻,毫无疑问是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的文学体裁之一。我希望能在作品中看到作者自己对未来,对科技的思考,甚至对人性的刨析,对社会的理解。科幻作品可以体现一个很小的命题,却也可以展开无比宏大的世界。这跨越几十个数量级的反差,或许正是科幻带给我真正的美。

为什么会开始尝试写作?作为一个写作新手,我只希望能在文字中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如果以后能慢慢做好这一点就心满意足了,分享自己的快乐、思考和感慨。

感谢与科幻分分合合十余年的自己,感谢父母的支持。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科幻同好,感谢我校科幻协会,感谢高校科幻平台,也感谢零重力科幻。

这就是我的科幻世界,一个充满未知的,一个等待着我用一生去填满的世界。

希望我与我的梦想,交集永不为空。

原创文章,作者:我与科幻专栏小编,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我与科幻专栏小编的头像我与科幻专栏小编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10月18日 下午9:11
下一篇 2023年10月19日 下午9: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