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回忆:纪元的故事

我与科幻的回忆:纪元的故事

作者:风神(华中农业大学)

我和科幻的渊源非常长久,能与科幻有如此深刻的接触也是一种必然。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科学,一方面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出于某种说不清楚的先天本能。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学校鼓励我们从校外订课外书,我基本上每年必订的杂志是《我们爱科学》和《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自不必多说,而《儿童文学》上有着十分稀缺的科幻文学——我接触科幻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小说(后出了单行本)是星河写的《枪杀宁静的黑客》,其中描写的VR技术、信息压缩等概念令我心驰神往,而实际上在那个年代(2012年),这些技术也确实是十分先进的。

在那个时候,科幻只是辅助我了解科学、展望未来的调味品。事实上从进入初中后,我基本上不再怎么阅读科幻小说,更多的是看《大科技》这样的科学杂志。但在我初三的时候,《三体》获得雨果奖,我才趁着毕业暑假看完了三体的3部,这无疑给了我更大的震撼,我那时候也开始理解科幻和科学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三体》算是使我重拾了对科幻的热情,进入高中以后,我就经常购买《科幻世界》进行阅读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科幻世界》上的文章水平还是和《三体》相差甚远,我同时也有了自己创作科幻的想法。

在2018年,高中时,我创办了一个科幻社团名为“纪元”。实际上纪元的前身“幻 次元圣灵”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但那时组织性质不明确,创作的小说也称不上科幻。而“纪元”这个名字来源于那时候创作的第一部系列小说《幻·次元圣灵 纪元》……不幸的是,这部举世皆惊的巨作在中考前夕被化学老师没收,并且最终也没有还给我,非常悲伤。讲的大概是个和“记忆芯片”有关的故事。

纪元社的LOGO(旧版)
纪元社的LOGO(旧版)
纪元社的LOGO(新版)
纪元社的LOGO(新版)

但好在那时候我很快就开始了第二部《幻·次元圣灵 拯救》的创作。这部小说上承《纪元》,讲的是富二代少爷风神因父母公司破产而不得不向自己的虚拟管家晓苏借两千万购买飞船,搜寻太空垃圾不慎落入外星球x-528的故事。虽然这部小说槽点非常多,但令人震惊的是我从初二写到高二,把这么一部十几万字,牛头不对马嘴的小说写完了。其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角色,设定等其实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虽然都经过了比较大的改动。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另一部我完成度最高的早期作品《量化情绪》。关于情绪量化和调节的设想我很早就有,但真正想到开始创作是在我被初恋网友甩了之后,也就是2018年8月。那时候情感非常窒息,明明难受得要死但还是装出一副不怎么在意的样子,没法释放,与自己的情绪和解。那时突然觉得自己非常的讽刺和可笑,又想起量化情绪的设定,就开始动笔小说的创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它。

在高中,我们还尝试着建立一个合法合规的学生社团。我当时忙于学习和竞赛,这项事务基本上由纪元的副队长“暗夜幻龙”(我们称之为逼龙)负责。由于当时已经有科技协会,单立一个科幻协会在老师眼里立不住脚,我们机智的副队长就以“创客社”巧立名目,成功建立了社团。但逼龙在一开始建立社团时拉进了过多并非纪元本部的人参与社团建立,并且由于这些技术大佬的存在,社团后来的方向真的向“创客社”发展,实际上已经远远背离了一开始建立的目的,而纪元也没有在我的高中流传下去,非常遗憾。

高中毕业后,我开始正式考虑纪元相关事务的正式推进。在高中时虽然建立了组织,但基本只是我自己小说创作的自娱自乐。由于我过去对V家原创曲、企划比较感兴趣,做一首科幻原创曲也一直是我的心愿,于是暑假到整个大一上半主要就进行了小说《量化情绪》改编的同名原创曲创作,并非常恶趣味的邀请了我的初恋女网友作为歌手(抛开这一点她确实唱得很好)。并且在那时候,我加入了一个还算知名的网络科幻社团“赫尔辛根莫斯肯社”,这个社团主要进行大刘作品的同人改编,并举办了b站的科幻拜年祭。实际上这个社团的活跃时间主要是在17-19年,我进入的时候已经是活跃晚期了,并没有认识到很多早期大佬。但能加入这样一个社团还是让我十分欣喜的,我在这里也认识了同样竞赛被ban,来到华中农业大学的圈友LB,可以说是非常巧合了。

量化情绪原创曲曲绘
量化情绪原创曲曲绘

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我在大学早早的就加入了科幻协会,但在大一大二早期进行的线下活动并不多,基本上是一种闭锁自娱自乐的状态。纪元中间虽然发生了一些变革,但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动作,基本上还是在做原创曲的改编。但另外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我写不动小说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学不再像初高中,有着太多可以娱乐的选项。在初高中我面临的选择是学习或者写小说,那自然是写小说更快乐。然而到了大学就完全不一样,无聊的时候基本都看手机去了。另一方面过多地与人交流也影响了我创作的心境。

到了大二下半,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小,我开始决定做点什么事。我本来想着写点新东西,但纪元的队员似乎仍然对量化情绪十分固执,于是在怂恿下开启了量化情绪互动视频的制作。但这个视频到现在也没有完成,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视频的制作既没有人员和资源基础,制作完成后也看不到对等的回报。

在大二到大三的暑假,我和LB、阿森(当时是漫协的会长)等前往成都,进行了关于科幻文化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那里,我们拜访了科幻世界、马门溪龙图书馆、赛凡科幻空间、钢铁月球等与科幻相关的企业,也认识了单反、拉兹、华文等前辈老师。在开展社会实践前,我们一度对科幻产业非常乐观,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现在还根本没有所谓的“科幻产业”,而对拉兹老师的采访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成都,我们还见到了“赫辛社”的两位当地朋友苏渊和初雨,一路上他们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也在这里谢谢他们。

2021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科幻协会进行了一次科幻文化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科幻协会进行了一次科幻文化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社会实践外,我们还在暑假筹备了“创想宇宙”征文活动。活动形式大概是由纪元给出故事的世界观,接下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手在世界观下撰写原创角色并投入对应角色池;第二阶段选手选择世界观进行小说创作,并在对应角色池中选择、抽取一定数量的角色,在小说创作时必须包含这些角色。对我来说,举办这种活动像一个社会学实验——暑假时在组织内部进行小规模的预实验,进行了一些调查也反响不错,于是就开始联系一些社团组织,华农幻协自不必说,还有学校的FOM动漫协会、武汉的江城联盟、科幻世界等。做完这些工作,开学的时候就开始宣传,然后活动从国庆一直到学期末左右结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作为第一期活动来看,总体效果已经挺不错了。

第一期创想宇宙收到的原创角色
第一期创想宇宙收到的原创角色
第一期创想宇宙收到的原创角色
第一期创想宇宙收到的原创角色

除此以外,在大三上这个学期我还进行了其他的一些活动,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之所以在那个学期那么活跃,主要是因为需要考研,大三上已经是我大学生涯能蹦跶的最后一段时光,想着不做点什么事肯定不行。最重要的在于期望纪元有人能在我考研期间延续相应的活动,保持一定的热度。但事实上这个期望并没有实现——不如说还不如不期望比较好。创想宇宙第二期和第三期不仅没有比第一期办的更好,一些新的机制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可能是我表达的不清晰,第二、三期创想宇宙的策划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创想宇宙的核心意义和我的想法。纪元一直没有改变过于依赖我个人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或许暂时搁置会更好,就像我高三时那样。

再之后,我也参与过一些其他科幻活动,学习学习经验。如担任星火杯初审评委,加入幻科互娱游戏工作室等。现在想起来,纪元的探索其实一方面是我对自我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科幻未来方向的探索,对于许多问题,我也还是没法给出什么明确的结论。但无论如何,只有丰富内容,做出真正用心、优秀的作品,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出路。

原创文章,作者:我与科幻专栏小编,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我与科幻专栏小编的头像我与科幻专栏小编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11月3日 下午2:31
下一篇 2023年11月5日 上午12: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