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回忆:Per aspera ad astra

我与科幻的回忆:Per aspera ad astra

作者:脱缰的野狗(山西大学)

我的文笔不是很好,所以大概率会变成一篇碎碎念,但是没关系,表达情绪的东西,随心所欲一点才是极好的。我与科幻细说起来要从很小的时候说起了。小时候的我,很凉薄,现在也是,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凉薄的人,但现在我更倾向于大家其实内里都是凉薄的,与其说是凉薄,不如说是孤独,没有人不孤独,所有人穷其一生都在找东西填补自己,找爱,找欲望,他们拼命把自己和孤独划开界限,孤独是贬义词。

但孤独并不坏,我想。如果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改变人情的凉薄、亲人的离去、社会的匆忙,不如接受自己,接受孤独,人从来都是要一个人,总是会感到孤独。无可避免,不如享受。小时候的我不懂,和大多数的小孩一样,我讨厌孤独,我向父母索取,向朋友索取,向老师索取,我要爱,要很多很多的爱填补内心的孤独,可是永远不够,也不可能够,在这同时还做了许多傻事,懊悔之中对自己更加唾弃,可我总有私心,总认为一定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所以我痴迷于灾难片,去看导演表现出来的人性的恶,我很满足于有人和我一样,又对自己阴暗的想法失望。

或许也是受到了小时所看的电影的影响,我的思维常常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我常常难以完全认同某个观点,但这对于小时坚信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我来说,是一段非常痛苦的、与自我搏斗的经历。小时的我情商可谓极低,我分不清气话和玩笑,我认为大家说出来的话都是经过思考之后的肺腑之言,也因为这个特点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趣事,在这里便不提了,免得社会性死亡。(笑)

在这之后,我便更喜欢科幻文学了,原因无他,只因我自己实在是搞不懂大家的想法,何谓气话?何谓真话?何谓酒后吐真言?而许许多多的末日作品不会有太多的弯弯绕绕,末日之下,人类懒于伪装,道德底线被唾弃,生存成为至上的王道,这才是真正的人类啊,自诩万物之灵的他们,身着西装向世界一次又一次的夸耀自己的“文明”,所谓“人性的光辉”,以我来说,还是不够饿,我常常这样想。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文明正是人类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产物。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物质生活越富足,人类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越高,说到底还是人类的劣根性发作,物质上分不出个三六九等,就要从精神上比较;我比你高尚,我就高你一等。啧,看来现代社会的内卷之风并非一时风靡,而是早有渊源,之前几年是比谁内卷,比较所谓勤奋肯吃苦的好品质,而现在则是比谁不内卷,比较所谓勇敢和向世俗不低头的好品质。究其本质,实为同源。而很多乱象,与其说是这个时代的扭曲产物,不如说是根植在人类基因深处的欲望所在。

但很快我便对主流末日片与丧尸片失去了兴趣,一轮又一轮的单一血腥与暴力让我索然无味,看着人类一次又一次遇到灾难,但总有英雄挺身而出,展现人类光辉,而对于这种人物,我的态度说佩服也不沾边,说讨厌也不至于,只是觉得尊重。

图为电影《后天》的海报,始映于2004年,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灾难类电影
图为电影《后天》的海报,始映于2004年,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灾难类电影

难道就没有人类成功灭绝的作品吗?我困惑,后来初中时接触到了刘慈欣大大的《三体》系列,他像一个冰冷的解剖者,把宇宙的真相血淋淋地撕开给我们看,他笔下许多的人物都亦正亦邪,这种饱满的人物让我为之痴迷,特别是《三体II》中的核心人物罗辑,我爱他的天才,爱他的玩世不恭,爱他成长之后的担当,说来有些羞涩,我初三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像罗辑一样有才学,又洒脱玩世不恭的人。

图为笔者在2017年看《三体》时偶然发现的网图
图为笔者在2017年看《三体》时偶然发现的网图

后来啊,后来就到了高中,又阅读了许多许多刘慈欣大大的科幻作品,也接触了一些比如王晋康等比较新兴的科幻作家的作品,也才感觉正式入了科幻的门。也是在这时才发觉,科幻并不仅限于末日,更不仅限于宇宙与未来,科幻科幻,科学与幻想,既有其科学性,又有其幻想性,两者缺一不可,我既钦佩各位作者大大的脑洞,又被严谨的科学定律吸引,也算是被科幻狠狠拿捏了(笑)

再后来,上了大学,理所当然地加入了科幻社团,与社团成员的交流中,自己对科幻的认识也更深刻,但也说来惭愧,上了大学,明明时间更多了,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却变少了,也很少看科幻类型的书籍了,但我总是想,只要心里有一方科幻的小天地,就总也没有把科幻抛掉的。

科幻科幻,总是和幻想分离不开,但我自小却似乎是总没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所以每每试图落笔写些什么类似于我自己的科幻之类,总是因为自己沙漠般的文化水平与枯萎的想象力而捉襟见肘。但所幸我的梦境还是极丰富的,晚上的睡梦之中总能汲取一丝丝的灵感,也有两三个梦是直接一整部电影播放完,可谓精彩,只是我或许以自己的水平无法把它们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吧。在这里我便又要提到刘慈欣大大了,他的作品总是以人类和宇宙的双重视角叙述,既有无情残忍的生存法则与人类本性,又能在一片黑暗之中亮起属于人类文明的微光。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作品既不至于变成彻底冷酷的人类刑场,也不至于沦为空有口号的伟光正鸡汤。

我想,我与科幻的道路,可能还会走更远,我想要拿起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幻故事,我更想在科幻的大框架下,聚焦于人类微妙的心理变化,在变化来临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和自己作斗争,最后抑或成为疯狂的反面角色;抑或在中间摇摆不定、亦正亦邪;抑或斗争过后,为自己,也为人类举起了文明的烛火?我想这一定会很有趣。

“Per aspera ad astra”(穿越荆棘,以达繁星)是我挣脱自己思维的枷锁,走向属于自己的繁星,还是人类文明拨开黑暗森林的荆棘,在宇宙中举起独属于人类文明的火把呢?真有意思,不是么?

原创文章,作者:我与科幻专栏小编,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1)
我与科幻专栏小编的头像我与科幻专栏小编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10月26日 下午6:56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下午9: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