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二十年前的高中科幻社团

作者简介

李耀威
李耀威

李耀威,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职于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我读高中是在2000年9月到2003年6月期间。那会儿,我们高中附近有个很热闹的夜市,有人推着三轮车卖旧杂志,我就是从那里开始接触到《科幻世界》,组建科幻社是在2001-2002年。

宽松快乐的高中生活

我那时高中的学习压力没现在这么大。那时的校长叫林彦祺,很开明,坚持周末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所以星期六上午补课,下午开选修课,也可以不选,那就有了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图书馆完全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借书。元旦庆祝三天,有美食会、游园会、篝火晚会,几支学生摇滚乐队表演。还有书店借几间教室,把书搬进校园,半价促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郭敬明就是通过这个比赛走红的。但在我们高中校园里,他俩的“叛逆”好像并没有受到同学们的追捧,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学习。他俩的作品比较受女生欢迎。男生关注这个比赛大多是为了“保送”——如果在这个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是可以免高考、直接保送读名校的!所以我们都很努力地写小说,投稿,我当时写了篇6000多字的科幻小说寄过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之,那时整体环境和氛围很宽松,很快乐。这对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真的很重要,没有疯狂刷题,才能有时间读科幻,办社团。

兴趣驱使的小众社团

我是住校生,少了父母的唠叨,所以高中生活更自由。一开始是经常去夜市买旧的《科幻世界》,5毛钱一本,以至于那个老板都认识我了,再往后就是去书报亭买最新刊物。就这样,我在宿舍逐渐积累出小小的藏书角。

这就吸引了对科幻感兴趣的同学。那时同学们都是各个宿舍来回跑,有饼干什么的分着吃,有好书就相互传阅。有几个其他班的同学经常来找我借书,大家就这样慢慢熟悉了。

当时,比我高一级的同学组建了“乌鸦文学社”,语文老师还专门介绍过。那时组建社团不需要和学校报备,就是几个同学经常聚一块儿交流,所以学校不管。

我就想着组一个科幻文学社。跟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家一拍即和,并想出了一个比较土的名字:飞碟科幻社。

不太丰富的社团活动

飞碟科幻社组建之后主要的内部活动有:传阅《科幻世界》,交流阅读感受;把自己创作的小说给大家看看,互相提提意见。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怀念那种有共同话题、与好友探讨的氛围。

我们的外部活动主要是:在元旦三天的游艺活动中,以科幻名著为基础,编制灯谜,署名“飞碟科幻协会制”,通过这种方式扩大知名度。大家各自写科幻小说,互相讨论,修改,再投给《科幻世界》《萌芽》,但好像没人成功发表。

现在我印象最深的是,柳文扬《一日囚》引起我们集体兴奋。已经过了20年,我还能记得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时的震惊,以及那期杂志被到处传阅的场景。现在,我还把这篇小说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细读。

这篇小说给我们最大的震撼在于,人还能被关在时间里!以前只知道犯人是被关在特定空间的。那时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都很少,不像现在有短视频,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和电影都能轻易、快速获知。我们几个同学专门讨论并一致认为,柳文扬的这篇小说里提到,相比把人关在一个空间,把人关在时间里更痛苦,这是真的。因为当时我们联想的是自己的高中住校生活,如果被关在这个时间段的某一天,那真是生不如死。

对我个人而言,这篇小说还有特别的意义。此前,学校开设的选修课里有“西方哲学史”,我选了这门课,但其实没怎么听懂。这篇小说促使我思考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思考困境中的人生选择,对我个人的生命历程影响很大。

另外一篇引起我们讨论的小说是寒武的《梦魇》,争论的焦点是人脑到底要不要改造。有人支持改造,理由是可以把所有知识都放到芯片里,不用再枯燥地背诵、学习。我是反对改造的!因为我非常担心《梦魇》里提到的那种间谍装置被放置在自己的大脑中。这次讨论没有取得共识。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当时《语文报》办过一个中学生学术论文写作大赛。先要“开题”,就是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简单写一下,附上从某期报纸剪下来的报名表,一块儿邮寄过去。报社的工作人员写上“同意开题”四个字,再邮寄回来。之后我们合写了一篇论文,主题好像是研究星际旅行。论文寄过去之后就没之后了。

我们这个社团没有第二届。因为2003年发生“非典”,我们高考完了之后,其他学生才开学。这就没有了传承的机会。

我的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我从小就受到影响,爱看小说。但是那时买书很不方便,小学和初中阶段只能读我妈妈的大专教材。这类书只讲经典名著,我其实看不太明白,就稀里糊涂地乱翻。现在回想起来,高中阶段读到的科幻作品给我最主要的启发就是拓展想象空间,以更加形象化、可接受的方式去思考现实和未来。前面提到的《一日囚》就是证明。

办社团是一种很有效的交流。高二要分文理科,很多同学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就大致选定了方向,并逐渐偏科。我也是这样,文科课程成绩好于理科。但科幻小说里有很多理科知识是我不明白的。通过社团交流,我能得到一些解答。另外,文科生写作能力要强些,理科同学写完一篇小说,我能提一些文字方面的修改意见。理科同学有奇思妙想但写不出来,文科生能帮忙。总之,当年那种氛围是很热烈的。

我现在讲授的专业课有《文学概论》,在分析“文学类型”“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等问题时,会以科幻小说为例证。另外开设通识课程《小说叙事技巧》,我会大量引用著名科幻小说,剖析其技法特点,鼓励同学们大胆借鉴到习作中。

我对中国科幻的未来是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极大期待能读到更优秀的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5)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3年2月1日 上午12:27
下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11: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