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幻_新本格_的旗手_藤崎慎吾

日本科幻“新本格”的旗手—藤崎慎吾

“这家伙,变成怪物了啊……”

在读完本书《水晶沉默》(1999年精装本)后,我不由得自言自语地嘀咕道。我知道这句话听起来相当不妥,但这其实只是对作者长足进步的由衷赞叹,并无半点儿恶意,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此时此刻,俗话说的“脱胎换骨”远远不能形容我想表达的意思——而我不太懂时下的流行语,不知道用什么词才最恰当——虽然言语有所不足,但我想表达的无非就是:潜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个大作家终于展露头角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大约五年前作者向同人志《宇宙尘》投稿时的情形我还记忆犹新。

当时的投稿是和本书使用相同背景设定的中篇小说《独自留下》,而我作为责任编辑,可让他修改了不少地方。发表的时候,他使用的还是本名“远藤慎一”。之后,该作品又经过反复修改,最终转载于《科幻杂志》第529期(2000年5月刊),想来有很多人都读过了吧。大众普遍认为那篇作品比本书更能展现藤崎的真面目,所以自称是藤崎粉丝的人一定要找来读一下。

那篇作品作为中篇,可以说近乎完美……虽然有点儿自卖自夸的意思,不过我要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初稿之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来的那篇文章的理想形态和现在《科幻杂志》刊登的几乎一模一样。

顺便一提,《独自留下》并不是藤崎头一次向《宇宙尘》投稿的作品。在十几年前,1981年9月发售的《宇宙尘》第181期卷首作品、大约七十页的短篇《雨的歌声》——虽然在《宇宙尘》上被算作“中篇”——才是他华丽的出道作。我专门提起这些陈年旧事,当然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雨的歌声》几乎无可挑剔,既没有业余作家常见的描写不足,也没有强加任何自以为是的说教,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宇宙尘》的采稿标准。但是这篇文章在“吸引读者”上还有些小毛病。

首先,作者在介绍了故事舞台和背景后,抛出了第一个谜题,但这个谜题的解答却完全交予读者自己想象(虽然后面也有补充主人公的行动,带来一些“读后的余韵”)。其次,一开始像是为作品增添风味而不太明显的“歌声”之谜逐渐主导了剧情,最后,当这个谜题解决后,故事立刻就结束了……虽然故事里有一定的情节起伏,但显得相当平淡。虽然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不过当我发现作者的本意就是追求这种效果时,我联想到的是日本的传统音响装置“水琴窟”所营造出的那种难以形容的气质。但这种“恬静的典雅”应该是已经确立了地位的作家所追求的境界。特别是在科幻文坛,刚出道的新人就将这种“情感”作为小说的主心骨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这么做反而会导致别人怀疑你灵感枯竭,有眼光的买主通常都会避开这种作家。

当然这倒也不是主要原因,但当这种作品摆在面前时,同人志的编辑根本就无法抵挡这种诱惑——既然是篇好作品,要是自己能做点儿什么的话……这样一来,编辑就肯定会想让他依照商业出版界的标准进行修改,而我毫无疑问也不能脱俗。尤其是当时我所看中的作品总会在别处得到青睐——在《宇宙尘》刊登过作品的新人正式出道后,更是如此。

因此我可以说是有一种责任感吧。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我会要求作者不断修改文章,因此被人偷偷在背后叫“可怕的审稿者”……还有的时候作者会在中途就放弃,而我也很遗憾未能看到对方正式出道。这样的情况非常多。

但是对于《雨的歌声》这篇作品,除了行文上的一些细枝末节,我倒没有给予其他任何意见,就让其以本来的模样问世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就可以马虎过关了。

其实最重要的理由是,1962年出生的他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竟然就已经让人觉得如此“成熟”了,作者的这种资质令我着迷。还有就是,虽然这么说有些对不起藤崎,但我之所以这么重视这篇作品,是希望《宇宙尘》的资深科幻读者们领悟到一点:就算文章叙述不够精炼,只要文字基础扎实,也是行得通的。

此外,流畅行文背后还能看出作者拥有极为宽广的视野与知识面——可以说是杂学上的修养吧——这些资质支撑起了作品全部,这才是我希望人们能注意到的。身为科幻作家,对整体设定的考量是必需的素质。如果这种基础很薄弱的话,一旦出现漏洞,就会导致故事失去整体性,随之而产生的不现实感会毁掉作品的一切。但是我的这些期望到头来一个都没有成真。

《雨的歌声》既没有受到专业编辑的青睐,会员们的评价也不怎么样……当时那一期还举行了读者投票的“已刊登作品评选”,《雨的歌声》排名第十二位。不过,在这次投票中,排名靠前的都是梶尾真治、山田正纪、宫武一贵、齐藤英一郎、梦枕獏、久米康之、在泽伸等当时虽然还未正式出道但已经非常接近专业水平的面孔,藤崎的名字能与他们列在一起,反而应该赞赏这篇平淡不惊的作品的战斗力了。那之后没多久,他又投了两篇短篇小说,但都未能刊登。只记得这两篇作品的抽象味道都太浓,超出了我——以及《宇宙尘》——能够接受的范围。

后来有一段时间他便没有再投稿,毕业求职、去美国留学三年等生活上的事情大概也让他十分忙碌吧。不过在这期间,我倒是在《宇宙尘》的每月例会上见过他几次,不算彻底失去联系;他还要我在他留学期间把《宇宙尘》寄到他老家去。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真正的科幻作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天资吧。

然后就又过了十几年,1994年夏天,他的第四篇投稿——中篇作品《独自留下》——寄到了我手上。其文风的巨变令我目瞪口呆,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篇作品都是“热卖佳作”。于是我彻底贯彻了一名同人志编辑应有的立场,在将作品刊登在第二年的193期上之前,无数次地发回去让他进行修改。 幸亏他没有被烦得放弃,而是逐一配合修改。最后的成果也就是遇上了最好的买家——朝日SONORAMA的石井主编十分赏识藤崎,竟然立刻委托他扩写,要以精装本的形式出版这部作品。这可以说是对新人真正破格的待遇了。 于是四年后,作者的长篇处女作《水晶沉默》问世,他在书中展现出来的 “蜕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这点在本文开头也已经提到过了。

不过坦白讲,最开始我还被他在“硬”上的所展现出的华丽蒙蔽,只认为他是个不同寻常的硬科幻作家而已。自然而然,那之后每篇作品中他表现出的成长都远超我的预期。到了现在,我才终于意识到这个与其说是“硬”,倒不如说是“硬核”——也就是在正统的“本格科幻”王道上一路飙进的作家藤崎慎吾的真正价值。

至今为止,他的作品数量不多,甚至能用两只手数完,在这个阶段就妄下断言或许太早,但今后他恐怕也不会偏离这条道路。在有次采访中他曾经说过“比起登场角色,我会首先构思舞台设定”,这样的自我要求正是本格派应拥有的资质,至少我这么认为。 至今为止,包含科幻在内的幻想文学作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读者接受自己创造的架空世界。 许多奇幻作品为了能让故事基盘有说服性,会引据旧时神话、传说、魔法,再重叠上现实世界,总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

而在科幻中,架空世界必须遵从自然科学规律,其实反而节省了许多麻烦。虽然对于纯幻想界来说,科学看起来像是一种“不纯物质”。但科幻能以“科学小说”的形式发展起来,正是因为有科学这些锋利无匹的武器。 著名作家阿瑟·克拉克曾经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看起来都与魔法无异。并且基于科学的内容拥有如此巨大的说服力,是因为普通人都能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科学产生的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把这种影响力放在宗教上来比喻的话,就是“灵验”与“报应”的两面。

“奇迹的普遍性”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语义上的矛盾,但在一个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构筑的世界中,奇迹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读者们也不得不接受那些看起来不符合常识的背景。 ……当然强行让人接受的做法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要想“说服”对方,最不可欠缺的就是确保科学这种武器本身的机能——换句话说,就是要保证世界观设定能够自洽。而要做到这一点,正需要前文提到的作者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

科幻需要知识的重要性是奇幻无法比拟的,在不允许逻辑性被故事性掩盖的中篇或者短篇中更是如此。这么说虽然有些自大,但是眼下有种风潮就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文艺作品,多多少少都要暗含一些科幻要素,因为当下许多人都理解到了这种武器的厉害……这也就是所谓“科幻的浸透与扩散”现象。 但是浸透与扩散几乎就意味着“稀释”和“分散”,要是真的变成那样就得不偿失了。遗憾的是,眼下的日本科幻界明显带有这种倾向。

近四十年前,筒井康隆先生将“科幻的浸透和扩散”作为第三届日本科幻大会的主题之际,我们科幻迷当然是一边期待着这样的世界到来,一边又互相调侃道:“到时候科幻要变质、解体,甚至烟消云散了吗?” 然而当时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最最重要的核心——科幻之所以为科学幻想的缘由——正在一点点消失的事态如今成了现实。

在这种大背景下,不管是推进恐怖路线还是书写警察故事,藤崎最后都能完成一部如假包换的科幻作品,这种作风对我来说可谓是“希望之星”般的存在。

他的笔下完全看不出扩散导致的“稀释”或者“分裂”形迹。 至少,他现有的作品应该都不是人们所谓的“假装成科幻”的作品……能看到这样的人才出现,我简直高兴得都要流眼泪了。而很多热切的同好大概也有同样的想法吧。

最后再画蛇添足地坦白一件事好了。前面我也提到,我认为新人在打拼名气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典雅气质”是毫无用处的,但那之后我却惊讶地发现藤崎的中篇或短篇都毫无保留地发挥了这一长处。 在《雨的歌声》里,这种气质多少还可以说是不够干脆的“反高潮带来的情感倾泻”,而以他如今的才能,这种气质和他的作品则完全嵌合起来了——大概是因为这种“气质”背后总有一种紧张感作为支撑吧。 这么说来,他喜欢描写的“虚拟”与“现实”交错出现的场景也正适合保持这种紧张感。其典型,就是《水晶沉默》中各种不同著名科幻符号的联手登场,令我十分沉醉。

与更注重展示图景的赛博朋克不同,在这部作品中能够看到科学与人性的交织。如今这个时代,“人性”这种东西脱离了“人机交互”就根本没办法讨论。而正是这一点,为藤崎的科幻朝着本格王道的进一步前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衷心期望藤崎今后也能作为本格领头旗手,将“科幻的核心”牢牢掌握在手中,依循现在的路线继续前进,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走近科幻,日本科幻“新本格”的旗手——藤崎慎吾和他的《水晶沉默》

  • 日本科幻_新本格_的旗手_藤崎慎吾.txt
  • 最后更改: 2021/10/19 23:30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