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幻探寻万物有灵之秘_萤女_创作自述

以科幻探寻万物有灵之秘——《萤女》创作自述

文/藤崎慎吾

这部小说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写得好不好姑且不论,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而它代替处女作《水晶沉默》,成了我第一部被介绍到中国的作品,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如果你喜欢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作品的话,或许也会喜欢《萤女》吧。 在日本,很多科幻相关工作者把我看作所谓的“硬科幻作家”。要说我恰恰相反倒也不至于,不过熟知我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在我的作品中的确有着与“硬科幻”相对立的特质。从作品中一眼便能看出我非常热爱与科学互不两立的神秘世界。这主要是受到日本自古以来“万物有灵论”的影响。 我在大学里面读的是系统工程学,研究生念的是海洋生态学,工作上也完完全全在和科学打着交道。尽管如此,每当我一个人走进大森林,总感觉到处都存在着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这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完全是一种感觉。

在《水晶沉默》中这种特质并不突出。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我也因此被贴上“硬科幻作家”的标签。此外,它还受到美国编辑的青睐,英译本得以出版。 不过到了第二部作品,我笔锋一转,将我的本性——信奉“万物有灵论”——在作品中展现了出来。于是,我似乎让一部分人失望了。尽管在日本,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科学,可一旦在科学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嗅到一丝神秘气息,对此产生抗拒反应的似乎就大有人在了。

在写《萤女》以及可被称为其姐妹篇的《南与那国岛》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寻求关于科学与万物有灵论的融合——这么说或许夸张了点儿,那么就是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吧。这一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支持,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在支持者当中,科学家不在少数。

本序言开头提到了刘宇昆,在读了他的名作《手中纸,心中爱》(The Paper Menagerie)和《狩猎愉快》(Good Hunting)之后,中国的读者朋友们心中是否也感性地认为万物有灵呢?另一方面,他也在创作硬科幻小说。在他的头脑中,科学与神秘世界似乎是毫无违和感地共存着的。在我看来,这样的精神世界才是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

作品中用到的几点构思,其实是早在创作《水晶沉默》之前就开始考虑了的。还有,小说结尾之前的场景,其实就是将我二十几岁时想要描写的情形直接搬出来而已。 而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构思,还要得益于当初采访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的三轮敬之老师时所得到的灵感。 当时,我身为一名科学杂志的编辑,想试试自己作为一名科学相关的写作者在国外是否也能行得通。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篇关于三轮敬之老师的研究内容的英文报道,结果报道被英国的科学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采用了。不过,到底是老字号的科学杂志,我所写的报道被要求修改了很多次,老师也被我连累到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宛如就发生在昨天。想到这里,真的是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同时也衷心感谢老师给我的各种帮助。 而为了给故事的发生寻找一个最合适的舞台,我每天在埼玉县一个被称作“奥武藏”的山丘地带徘徊。那样的日子如今依旧让我怀念不已。当时我经常走到筋疲力尽,有一回脚上还磨出了水泡。

幸好后来我了解到在东京这个大都市的附近,也有一片保留完好的森林。通过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所进行的调查,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一方土地,其文化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如同我当初在《萤女》中所描绘的一样,西欧的科学家也开始发表关于植物间的交流及感受性等相关研究成果。在我看来,这些研究成果虽说是追随三轮老师的脚步,但也展现了科学界的一丝新气象。 或许,重新定义“万物有灵论”的日子离我们已经不远了。是否真会如此我也不得而知。人类的世界,我似乎还不是很了解。

在以破竹之势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中国,读者朋友们在读了我的作品之后会有何感想呢?我十分好奇。不论是何种形式,我衷心地希望可以收到你们的反馈。

以科幻探寻万物有灵之秘——《萤女》创作自述

  • 以科幻探寻万物有灵之秘_萤女_创作自述.txt
  • 最后更改: 2021/10/19 23:30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