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弗诺_文奇

弗诺·文奇

弗诺·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生于1944年10月2日。作为赛博朋克流派中活跃至今的作家,弗诺·文奇拥有极高的声誉,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科族几可乱真。 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身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目前为圣迭戈州立大学的退休教授。

像很多著名科幻作家一样,弗诺·文奇从小就是一个科幻小说迷,8岁时就尝试过科幻创作。1966年,当他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时,他已经在《新世界》和《模拟》两本科幻杂志上分别发表了《孤独》和《书呆子快跑》两个短篇。《孤独》刊出后产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于次年入选《全球最佳科幻小说选集》。接下来的《书呆子快跑》得到了美国著名科幻编辑坎贝尔的认同,其构思文奇至今仍引以为荣。此后,文奇开始常年为《模拟》等杂志撰写小说稿。

弗诺文奇

1968年和1971年,文奇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先后获得了数学专业硕士和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数学系担当副教授。

文奇非常热爱教学工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创作产量一直不高,从六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至今,他总共只发表(出版)了十几个中、短篇和五部长篇。

产量如此低的科幻作家并不多,但显而易见,作家的成功并不一定与他的作品数量成正比。乔治·奥威尔、小沃尔特·M·米勒是极好的例证,就现在来讲,弗诺·文奇也是这种例证之一。

在文奇数量不多的作品中,描写电脑黑客与掌控全世界信息资源的人工智能殊死搏杀的《真名实姓》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小说发表时,互联网技术刚刚初露端倪,人们为小说中的超炫想像而痴迷,却很难相信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梦想成真。很多时候人们将开创科幻小说赛伯朋克流派的荣誉归到威廉·吉布森的名下,但实际上,文奇的《真名实姓》比吉布森赖以成名的《神经浪游者》早了整整三年。文奇至今仍是美国最优秀的赛伯朋克作家之一。

《天渊》

文奇的开拓性和创造力在《深渊上的火》和《天渊》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两部长篇巨著中,文奇构筑了一个按文明层次分为三界的豆荚状宇宙,突破了硬科幻小说一成不变的物理法则,以史诗般的壮阔场景征服了读者,分别获得了1993年和2000年的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2006年《彩虹尽头》让他捧回又一座雨果奖杯。

《深渊上的火》和《天渊》更是对传统宇宙歌剧的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拯救。自E·E·史密斯将太空歌剧推到巅峰以后,这一流派的科幻小说日渐式微,正是弗诺·文奇赋予了传统太空歌剧以崭新的灵魂,使这一流派得以复生。

文奇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可称得上经典。1987年的《真名实姓》使他声名大噪,1992年的《深渊上的火》获得雨果奖,2000年又以该书前传《天渊》击败《哈里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获雨果奖。 2002年的《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获雨果奖最佳长中篇。2004年《循环》获雨果奖最佳长中篇。2007年的《彩虹尽头》为他捧起第五座雨果杯。

中短篇作品

  • 真名实姓 True Names
  • 呱啦啦 The Blabber
  • 时间陀螺 The Whirligig of Time
  • 循环 The Cookie Monster
  • 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 Fast Times at Fairmont High

长篇作品

  • 深渊上的火 A Fire Upon the Deep (1992)
  • 天渊 A Deepness in the Sky (1999)
  • 为和平而战
  • 即时放逐
  • 彩虹尽头 Rainbows End (2006)
  • 天空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the Sky(2011)

散文

  • “行将到来的技术奇点:如何在后人类时代生存(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How to Survive in the Post-Human Era)” (1993), 《全球评论》(Whole Earth Review)
  • “2020算力:创意机器( 2020 Computing: The creativity machine)” (2006), 《自然》(Nature)

未收录的短篇小说

  • “A Dry Martini” (The 60th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 ConJosé Restaurant Guide, page 60)[19]
  • “The Cookie Monster” (Analog Science Fiction, October 2003) (winner 2004 Hugo Award for Best Novella)
  • “Synthetic Serendipity”, IEEE Spectrum Online, 30 June 2004[20]
  •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Drake Equation, Being an Excerpt from the Memoirs of Star Captain Y.-T. Lee” (2010) (Gateways: Original New Stories Inspired by Frederik Pohl, 2010)
  • “BFF's first adventur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ature, Vol 518 No 7540 “Futures”)[21]
  • “Legal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ature, Vol 548 No 7666 “Futures”)[22

《真名实姓》的赛博朋克派艺术特征

赛博朋克(cyberpunk),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分支,主要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等方面作为创作主题。在赛博朋克流派科幻小说中,背景通常被设定为可以预见的、不远的未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网络黑客、智能机器人以及企业、政府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大多数赛博朋克作者借鉴侦探推理小说、黑色幽默文艺作品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表达方式,带着反乌托邦式的悲观色彩用自己独特的文字语言描绘一个受控于计算机网络的黑暗地带。这些赛博朋克作家试图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也希望可以通过小说中所描述的事件来反映、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问题等等。在《真名实姓》中, 作者首先将故事发生发展的情景场所设定在虚拟网络世界,顶级黑客与企业,与其他顶级黑客和一个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激烈的、没有硝烟却足够令人惊心动魄的争斗,而这些都是掩藏在网络背后的,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是谁。弗诺·文奇作为《真名实姓》的作者,赛博朋克流派活跃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在文章的题目上就预见到了在网络盛行的年代,无论是人还是企业、政府、甚至是机器人都有可能在你网络的另一面等着你、面对你,他们没有代表其身份的真名实姓,而只是出现在网络世界的代码和符号。《真名实姓》中,直到最后顶级黑客才知道那个神秘的邮件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程序的智能程序,他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现实中人们的工作生活。弗诺·文奇在1981年创作《真名实姓》成功的预见到依赖网络工作生活的当今社会的各种情景、现象,这正是《真名实姓》赛博朋克流派艺术特征中对未来具有可预见性的突出表现。

《真名实姓》中赛博朋克式的诗意的文学语言

《真名实姓》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时所应用的,用作表达的符号。文学语言是应用于各类别、体裁的文学写作的语言,具有意象性和超越性两个基本性质,即既可以对人或事物进行具体的描述,克服了一般语言所具有的抽象性,易于理解的特点;同时又可委婉的进行隐喻,更好的表达文学艺术上的审美意义。在文学史上,由于历史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氛围等各因素的不同,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文学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或豪迈或婉约。

赛博朋克流派的文学作品,其语言具有反乌托邦的、悲观的感情色彩,同时又充满了忧郁的诗意,像是飘荡在风中的黑色纱帘。作为典型的赛博朋克流派作品,《真名实姓》在文学语言上同样具有其流派所特有的反乌托邦式的、悲观的、诗意文学语言。例如,在《真名实姓》的开篇,作者将网络时代、网络黑客等与传说中的魔法时代相比较,那些顶级的黑客就像是不可侵犯的巫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魔法时代,任何一个谨慎的巫师都把自己的真名实姓看作是最值得珍视的密藏,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威胁。”弗诺·文奇用神话史诗般的文学语言,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神秘的、不可侵犯的氛围,并继续以这样的感情基调继续讲述接下来发生在网络世界的故事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有着“灌木上面微颤颤的水珠、雾气弥漫的氤氲沼泽、汹涌扑腾的火红岩浆”……作者用赛博朋克式的诗意的文学语言将《真名实姓》中的虚拟世界细腻、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让读者迷离于这个由作者建造的虚拟世界中,同时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幻影下隐藏的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城堡也被隐隐约约映照得半明半暗。光源只有部分天光,其余则道不清来历。通向城堡的小路比沼泽地宽多了……”就连虚拟网络世界的阴谋也被作家弗诺·文奇诗意的文学语言描写得如同一部关于黑魔法和巫师的童话传说。

文/刘三 科技日报/2017 年/3 月/2 日/第 004 版 未来视界 在国内科幻迷心目中,弗诺·文奇一向以逻辑严密、构思巧妙的赛博朋克作品而闻名。这位数学教授擅长在宏大的世界观下,描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未来歌剧。他的小说情感饱满,人物鲜活,情节更是一波三折,读之使人荡气回肠。《彩虹尽头》同样也是弗诺·文奇的经典赛博朋克作品。然而同文奇其他动辄跨越千年的作品不同的是,本作的时间设置在 20 年内的近未来,因此这部作品显得更为真实动人,种种技术进步的描写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彩虹尽头》

作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彩虹尽头》展现了令人惊叹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弗诺·文奇天才地构想了一个广泛应用 VR(虚拟现实)和 AR(增强现实)技术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崭新而富有活力,也充满了新时代特有的焦躁、不安和危险性。人们通过 VR 创造、学习和犯罪,同时 AR 技术大大地拓宽了人类的想象力。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野心家们则借此拥有了行使罪恶的便利;高速互联网将全世界所有的信息资源全部链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因此在赛博空间诞生、苏醒。要知道在这本书出版的 2007 年,可能还没有人会料到 VR 和 AR 技术会拥有如此广阔的前景,也没有人会预见到 AI(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发展。而身为读者的我们,则真实地见证了这些预言一步步变为现实。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么《彩虹尽头》还算不上能够冲击雨果奖的科幻作品。还好,弗诺·文奇终究是弗诺·文奇,他绝不会满足于用 30 万字来搭建一座空中楼阁。在《彩虹尽头》中,严肃的科学幻想和天马行空的故事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每一个天才的点子都被紧凑的情节串联了起来并无限延伸,最终织成一张大网,牢牢地攫住每一个读者的心脏。进步与倒退,过去与未来,青年与迟暮,种种激烈的冲突逼迫着读者全身心地投入作家营造出来的未来世界之中。而在故事的尾声和高潮,仿佛一切都将要在好莱坞式的大片场景中落幕的时候,弗诺·文奇终于露出了他的真正面目。

除了取悦读者之外,他还想传达某种严正的东西。

在 AR 技术营造的绚烂光线中,五彩羽翼的精灵在幻象中诞生、起舞和逝去;人工智能机关算尽,却最终难逃在数据的洪流中成为泡沫的宿命;古老的图书馆则静默无言,见证着我们的野心家一败涂地。阿尔弗雷德那一句淡淡的“对不起”,与其说是忏悔,不如说是在向光荣的旧时代致敬——然后告别。

喧嚣过后,一切都归于平静。老顽固们终于同这个不太完美的新世界实现了和解,14 岁的英雄依然无法逃过青春期。作为一个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者,弗诺·文奇安排了盛大的告别典礼:在曾经的恶棍、旧时代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顾的指挥下,相隔千里的管弦乐团借助高速通信网络一同高奏贝多芬的名曲。象征着人类团结的乐音缓缓落下,心灵扭曲如罗伯特也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过去的所有阴谋、愤怒和悔恨都烟消云散,“老头帮”卸下重负,从彩虹尽头重新出发。

在弗诺·文奇所想象的未来中,新技术蓬勃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技术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未来。是的,人类有未来,世界有未来,我们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拥有更加美好的面貌。科学如是,技术如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亦如是。我相信,弗诺·文奇一定是满怀着少年心气动笔写就了这么一个关于爱、拯救和希望的故事。纵然我们在这颗小小的蓝色行星创造的一切最终都会消逝,正如彩虹消逝在自己的尽头,但是这一点都不要紧。作为整体的全人类仍旧年轻,而我们每个人,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同样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正是因为如此,在弗诺·文奇的笔下,年迈的诗人能够和充满热血的少年比肩而立,支离破碎的家庭仍然还有机会重聚在一起。不会妥协的人、生活一团乱麻的人、不合群的人、性格扭曲的人最终都或多或少实现了自我价值。能够拯救,有所拯救,诚然这些都是非常庸俗的主题,但是这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读者内心深处所期待的最好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在向彩虹尽头告别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从终点出发,迈向或是伟大或是渺小,但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征途。

  • 王丽倩. 论弗诺·文奇科幻作品的创作特色[D].湖南大学,2017.
  • 刘三. 在终点出发[N]. 科技日报,2017-03-02(004).
  • 陆媛媛.美国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获雨果奖[J].外国文学动态,2007(06):34-35.
  • 科幻作家/弗诺_文奇.txt
  • 最后更改: 2021/10/19 23:30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