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对科幻社团的见解

新鲜的小学弟小学妹就要来了,很快就要招新了,对于科幻协会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美丽与智慧共存的协会,招新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不mark一下呢。对此,不得不写一些自己的感触,供大家借(yu)鉴(le)批(kai)判(xin)。

招新?什么是招新?当然就是招(坑)募(骗)可爱的学弟学妹加入自己的组织了。为什么要招新呢?因为一个组织每年都需要新鲜的血(会)液(费)以维持组织正常的运(吃)转(喝)。怎么招新呢?当然是靠宣(欺)传(骗)咯。招新之后做什么,当然是活(搞)动(基)了。

玩笑开过了,谈正事。

对于一个协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协会的定位。

这个对于科幻协会之类的精(小)英(众)社团更是如此。你必须有一个大致固定的方向和特色,才能知道哪些人是你的目标群体;才能知道你应该吸(勾)引(引)新会员加入;以及怎么举办活动,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只有确定协会的定位才不会迷惘,不会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个定位也大概就是协会的纲领和文化根基,当然,不一定是纸面上的那些,那些重要但未必靠谱,真正实践中执行的文化才是至关紧要的。但是这个东西最好是明确的,为所有会员所知道的,最好也是会员认可并愿意去执行的。

在华文看来,科幻协会面向的群体当然是科幻迷(废话,不是科幻迷还能是什么)。但是这确实是想当然,因为各种原因,我接触过的科幻协会大多面向的不止是科幻迷。

我所见过的科幻协会,好多都不是单纯的科幻协会。除了科幻作为主业之外,大多数也兼营奇幻、科普、桌游等,偶尔也兼营一些其他趣(乱)味(七)性(八)强(糟)的事务,属于“大幻想类型”。值得一提的是,科幻协会和天文协会天生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基)缘(情),很多科幻党同时也是天文党,而且这个概率应该高于非科幻党中的天文爱好者的比例。不同的协会对此有不同的传统和偏好。好在这些东西大多是兼容的。虽然各部分的比重在每一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一般都能保留下来。大多数协会所作的也大多是这些,不会偏差太多。

一个协会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个可以从其他协会那里得到借鉴,只要不偏离主要方向,创新也是少不了的。

科幻党是科幻协会的主营方向吧。这部分人加入协会通常最积极,但是活动未必是最积极的,因为都是出于兴趣爱好,难免有一些只是自己喜欢却不怎么渴望和别人交流的。对于这些人,把两个大神拉到一起就能提起他们的兴趣了。

奇幻党,怎么么感觉这是协会妹纸的重要来源啊。绝对是重要来源。然后该做什么,大家懂得。

大家不妨比较一下以下两种观点。“科幻协会是为会员服务的”和“科幻协会是幻迷自发形成的一个自我服务和发展的平台”两种观点完全兼容,有可能说的是一回事。前者可以称之为“协会主导型”,后者称之为“会员主导型”。“科幻协会是幻迷自发形成的一个自我服务和发展的平台”这是我经过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形成的理念,也是我现在更认同的观点观点。

什么是协会主导型呢?简单的说就是“协会举办活动会员来参加”,这更接近于一种事务主导型,因为需要办活动,所以协会管理层就去筹划举办活动。在这种模式下主导的关系是“协会与会员的关系”,只要有少数两三个人甚至与两个人愿意出苦力就能把活动办出来。会员,至少是新会员不需要了解活动举办之前的努力,只需要在活动举办时来参加就可以了。

协会主导型社团的运行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对于大一新生除了加入各部门的人之外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只要来参加活动就好。活动的主导权在老会员手里,大多也是换届之后再培养接班人。

协会主导型是一些大型协会唯一可以选择的模式,特别是当你的会员在几百上千的时候,你只能选择这一种模式,而且在较大的基数之上也比较容易找到乐意出苦力办事的人。有一个庞大的会员群体基本上也可以保障活动的参与数。

但是,这种模式很可能不适合科幻协会。为什么?因为小众。

根据我的经验,以每一个学年的新会员人数(包括秋季招新和春季招新)超过一百的协会相当的少见。很多学校的科幻协会能招到五十左右的新会员就已经很好了。以华科为例,每年的实际会员数(交了会费的那些以及没交会费但很活跃的“黑户”)稳定在60—70之间。这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考虑到每年都有一些交了会费就再也见不到的僵尸会员的存在,实际有效人数还需要打折扣。华科因为人口基数大,校区集中,在人数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有些学校每年的招新也就二三十人甚至十几人。甚至于这些年来有不少学校的科幻协会因为后继乏人而被迫关门歇业的情况。

既然是小众,会员本来就不多,潜在会员的数量也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每流失一个会员都会是协会的巨大损失。家底本来就不厚,一败就光了,败光家底想翻身就难了。然后就没有多少人可以开始下学期的工作了,于是这就是毅种循环,直到破败。

以下情形也许你也经历过。协会的管(苦)理(劳)层(力)辛辛苦苦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发短信各种宣传,可谓是费尽心力,但是会员来得并不多,活动并不能到达理想的状态,至少是难以和组(苦)织(力)者(们)的劳动成正比。这是一种很让人伤心的情况,很容易让人再也不相信爱情(打住,科幻迷究竟有几个可以有爱情的?呵呵)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活动组织的不好吗?也未必,至少组织者是尽心尽力了,有时哪怕是水果点心瓜子都准备好了请人家来看电影人家都未必回来多少。 曾经我也天真的以为至少活动做得好,总会有人来的。但是,事实是,如果人家不来,是不可能知道你做的好不好,很难因为你做了一次成功的活动而吸引到之前没有参与过的人。更深层次的是,很多活动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活动的参与人员,讨论沙龙在这方面体现的最明显,如果只来了两三个人,哪怕你把整个人类的未来都正确预言了一遍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活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每个协会招新都可以找到几十人,但是实际上活跃的也就那几个人,如果把凡是参加过活动的都算是活跃人士的话,可能也就十几个。绝大多数会员很可能是参加了会员大会(或者没有参加过)就失去踪影了,连你的“收到请回复”都不愿意回一个。这确实很坑(喂喂,人家分明交了会费的好不好……)。

又扯远了,打住,回来。

在华文看来,这就是协会主导型模式管理下的小型社团容易出现的情况。具体的症状可能是,活动参与率低。这个要多说两句,实际上如果只算参与活动的人数占总会员数的百分比来看的话,小型社会团的活动参与率可能并不低于大型社团,大型社团更容易出现僵尸会员。但是小型社团吃不消过低的参与率。比如一个50人的社团,20%的参与率也才10个人,而一个1000人的社团,2%的参与率下的活动人数也是你的两倍。根本不能这样类比。

不考虑参与率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为什么参与活动的人比较少,即使是在很多会员明确表示有兴趣的情况下。这个就得从个体会员的角度来考虑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会员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精力(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很多时候要求一个人将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若干个事件上,而一个人能够同时做的事情通常只有一件,这就是所谓的分身乏术。如何与其他事情竞争会员的注意力关乎协会的生死存亡。

煮一个栗子(女神不要杀我……)

会员小A也挺喜欢看科幻电影的,恰好周六晚上有科幻协会的观影会,更不巧的是他在校会的某部门周六晚上还有例会。几经思考之后,他决定和女神出去吃烧烤,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这样的事情还算好的啦,相比那些本来已经都发了短信说要去参加活动但后来又临时改主意在寝室打游戏的来说,小A也算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了。

当会员的精力面临选择的时候,凭什么选择你?说白了,两个,一个是强制力一个是归属感。前者是一个兴趣型社团很难具备的。后者才是我们需要主营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威逼”和“利诱”,这个更扯,前者根本不可能,对于后者,也很难有什么实质性利益可供分配,至少和校会一类的组织相比是这样。

所以,还是主打“归属感”牌。

谁都知道要做到有归属感,但是归属感来自哪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我的出了“会员主导型协会”的概念。

其实吧,刚开始只不过是想偷懒不想干活于是从其他几个协会那里借鉴了一些概念。想赶快把活儿扔给其他人然后去养老。所以才编织出“科幻协会是幻迷自发形成的一个自我服务和发展的平台”这种口号式的概念。但是后来发现似乎还蛮有效。然后就说一说吧。

说白了就是让会员之间互相认识,打(搅基)成一片,直接给他们活干,让他们互相搞吧。当然,还是要有老人在那里指导的,但不是指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一个协会是什么?协会是由什么组成的?是什么支撑着协会每年换人但协会还在?是那一条条的协会章程、组织制度吗?不是,当年我在这上面吃亏还少吗?是一个又一个活动吗?是,当不尽然,要不然的话也就不会出现活动什么都准备好了可就是没人来的尴尬局面了。为什么?无非就是会员对协会的感情的缘故。

一个会员究竟能够从一次活动中得到什么?看一次电影?我自己有电脑,不用非得跟着你去卡那个时间在那个教室看。沙龙讨论会,我自己看会书不比听你们这群家伙扯淡差多少。凭什么我非得理会你的“收到请回复”?我就是不想回复,一毛钱短信呢,烦不烦?喊我出去吃饭,我认识你吗?只要稍稍没有时间,我就不去了,更何况其他组织还有事情要做,还有考试,还要预习复习什么的。有时间我也懒得去,你能拿我什么办法?好吧,晚上的活动是吧?下午有事,不去了哈。啥,为什么不告诉你一声?我凭什么什么事都通报你,你谁啊?换个手机号,还得给你发短信,通知你?班里人我都没一个一个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就是打酱油的,怎么着吧?

为什么真的会有人这么想?很显然,在这个协会里,他/她丝毫没有归属感。协会是一个组织,但协会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个组织。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中学同学,有自己的老乡,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院系里也许还会任职,也参与了其他协会,也许还会在校会在社联在各种校级组织之中有事做。即使这些都没有,我自己一个人宅着也无所谓,我自己可以看科幻,我在网上买书比去你那儿借方便多了,我也不缺那几个钱。

也就是说,一个冷冰冰的协会不是一个人的需要。会员需要的是一个温暖一点的东西,一个有些像家的东西,一个可以让他/她把一部分感情寄托在里面并乐此不疲的东西。那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绝对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管理层。

会员是需要讨好的,如果协会只是一个冰冷的行政机构的话。把协会抽象化了,抽象成了一个和个人无关的一个纯粹的理性组织,在这里面是没有个人的位置的,有的只是活动次数、参与人数之类的抽象数字。但是,这些和会员能有什么关系?这些东西是吸引不了会员的,能够吸引会员的还是那些活生生的个人,我为了我在协会里认识的这些朋友而留在协会,这是最靠谱的运行方式,至少这是我遇到过的最有效的。

也就是说,要让会员认识会员,让会员在活动中互相认识,保持他们的活力就是保持协会的活力。哪怕是他们整天无聊的水来水去不干什么正事呢,至少协会作为一个平台的作用是体现出来了。让会员之间结实友谊,特别是资深幻迷之间的友谊,本来就是很容易就可以带起来的,正所谓是干柴烈火一般,一点就着。而且,通常,有妹纸的时候事半功倍。

活动不是协会的全部,甚至于不是最重要的,平时的非正式活动甚至不是活动的部分也极为重要。比如一起出去玩,逛逛博物馆,泡泡图书馆,一起吃个饭,玩玩桌游什么的都可以。只是要会员之间面对面的事情,都可以。

为什么?很简单,新生刚刚入学的那一段时间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除了自己寝室的几乎也不认识多少人,真是情感空白期,整个大学对于他们都是空白的,这时候他/她所接触的第一个组织最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最有归属感的那个组织。第一个给他/她友谊的人也是他今后记得最清楚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的创造会员见面的机会,哪怕是开会,开会的时候少讨一点会议内容,多套套近乎什么的就可以了。谈些吃的喝的各地风俗特色什么的,新生一无所知,绝对有你可以聊的话题。甚至仅仅是新生之间,互相谈谈你是哪个专业的,我是哪个专业的,你是哪个地方的,我是那个地方的,很容易就可以套上近乎拉上关系的。今后再给他们创造见面机会的时候,那就是熟人了。只需要两次,最多三次,两个人就可以认识了。

如果有机会可以一起出去刷夜的话,那就绝对可以成为死党。死党,对,死党是最高凝聚力。一旦结成死党,你差不多就可以放心的给他们安排事情让他们做了。如果没人做事情的话,他们之间会相互施压的,绝对比协会运作层向他们施压效果好的多。

本来还想写各种活动怎么做的,但是我知道我也没有多少经验需要分享。我琢磨透的只是招新前后的事宜。不管怎么说,我一直坚定的认为招新之后的那一两个月几乎可以决定协会的命运。这两个月你要是什么都不做,那你这个协会基本算是完了。

说说我设想的招新准备和流程吧。

招新的时间和摊位是社联统一安排的,这个没话说,同从安排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是准备好招新材料。

招新材料中最主要的当然是宣传材料。

华科这边好像没有百团大战的其他时间贴海报招新的传统。但是一张好的海报可以给协会带来很大的优势,这一点我们没有川大和其他协会那么具有优势,海报制作历来是我们的软肋。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吸收这方面的人才,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海报人才。

然后是宣传单,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协会的名片,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把协会最诱人的部分展示出来,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希望的协会”的样子展示出来,反正是宣传吗,能怎么夸就怎么夸呗。宣传单是黑白A4纸,一毛钱一张,黑白单面。有几家店印黑白双面也是一毛。我们不妨用双面的能多写不少东西。能印多少就印多少,能发多少就发多少,这个钱花的值,多招两三个会员就全部回本了。

我现在想把协会签名簿放大打印出来做成海报的样子也展示出来。名家的签名确实是好东西,应该也有一些吸引力。

报名表,以前没怎么关注过这一点。现在看来极端重要,因为这里面承载的信息时协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报名表的信息越翔实越好,而且最好是每一条今后都是用的到的。

这些信息大概包括以下几项。

  • 姓名、性别这是基本信息(你确定不是勾搭萌妹纸用的?)
  • 年级、院系,一般都是新生,不过弄清楚最好。院系信息对分组是必不可少的。
  • 寝室,主要是楼栋。也是分组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倡同楼栋的互相勾搭(我好像懂了些什么……),将相近楼栋的分到一组也是很好的。方便勾搭和工作展开。
  • 籍贯,不做分组的参考,但是可以让会员相互勾搭。
  • 手机号,废话,没这个怎么联系啊。
  • QQ号,加群用
  • 邮箱,就默认为QQ邮箱吧,很多事情发群邮就可以了。
  • 生日,这个是为了送温暖用的,在会员生日的时候发短信庆祝一下。

通常还有一个神奇的备注,一般很少有人填。现在我想把这一栏留给招新工作人员,写下工作人员对新会员的初步印象用以留意可以重点发展的新会员,特别是一些大神级科幻学术人才以及更重要的“萌妹纸”

根据经验,来摊子前面问的人只有两类,也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欣喜若狂,直呼找到组织,想也不想就直接填了的,这类人一般都是资深幻迷,一定要做上标记,今后多加注意。特别是那些还要和你讨论某些书或作家的,一定要特别标注。

第二类也看科幻,也包括不少幻迷,这类人通常以“科幻协会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作为开场白。他/她既然来咨询,那就是有戏。对这样的人要回问“同学你平时都看哪些科幻啊?”这样的问题是通用型的,如果那人说自己看的不多,或者是只看过《科幻世界》之类的,那就差不多可以拉进来了,向其推荐我们的书库和电子资源库,明示这些东西对会员免费,想看书的千万不能错过之类的。并且一定要强调我们有很多幻迷可以很好的交流。这类人中有不少只是想借书看科幻的,但有更多的人是渴望交流的额,只要有其他幻迷和他交流,即使是没有活动,这类人中的一部分也是可以满足的。

如果回答是只看过科幻电影,也可以以影视组吸引之。并劝诱其看书,就说书比电影更精彩更有深度之类的话。

当然,如果遇到有人问“科幻是干什么的?”之类的问题。那么,除非是妹纸,否则你就可以省些口水了,虽然也可以忽悠进来,毕竟有会费,但是就有坑钱的味道了,可以婉拒之问“同学你对科幻了解多少”根据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是一点点都不了解的,大概可以劝退了。劝退的方式就是说“我们是一群科幻迷聚在一起的兴趣爱好型平台……”

第二类问题的另一个表述是“科幻协会都有什么活动啊?”有时候这个问题和“科幻协会是做什么的?”是等价的,但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注意了。这类人一般属于交际性,对活动的口味不一。对这样的人一定不能直接说我们有很多很多活动之类的空话。要单刀直入说“我们有很多类型的小组和活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之类的话,然后套问他/她想要什么样子的活动,等他开口之后,只要我们有类似的活动,就说出来,投其所好是最好的办法。万一没有的话,如果觉得协会今后可以做,那就说明我们是一个平台,你在这里可以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这样的活动,我们会提供各种资源支持之类的话,至于能不能留住,那就要看你的口才和运气了。

具体的内容这里也说不明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反正招新,就是说好话嘛,个人最喜欢的是华文的那个“一群科幻迷聚在一起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招新是一件绝对的大事,但招新之后的工作更加繁琐,更加紧张。招新之后一两个月内协会的活动和状况,基本上将决定你能留住多少会员。因为最多两个月就会有很多会员开始游离出去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争取让会员把首要精力都放在协会上。所以这一两个月,一定要把协会建设放在首位,重中之重,活动是主要手段,各种福利也少不了。

一件一件的说吧,招新之后要做是赶快把招新信息数字化,就是登记簿上的那些信息。固定一个Excel格式,两三个人甚至四五个人一起做,每个人也就十来二十份的样子。一定要在一天之内做好。越快越好,只统计,不分组。

下面再谈分组。协会一直在做的并且今后还会一直做下去的传统就是要多新会员进行分组,现在明确的称之为“自然组”。自然组根据协会每年的人数来确定,一般是十人左右一个组,每年大概可以分六七组的样子。分组有三个原则。第一原则是同专业同院系的尽量分在一组;第二原则是住的近的尽量分在一组;第三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是男女比例一定要搭配好。

同院系的尽量分在一组是因为他们之间更容易有共同语言,风险是有时候一整个专业都有同样的事情,有可能一个小组一个人都来不了。不过,所有的活动都是面向整个协会乃至全校的,所以,这个风险不是问题。

住得近的尽量分在一组是因为今后协会会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发或搜集,比如会刊、调查表、乃至福利,因为住得近的话会减少不少工作量,在同一个楼栋里面就更好了。

至于那个男女搭配,之所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是因为前面来两个原则都必须为这一原则让路,必须保证妹纸资源可以平均分配,万万不可让某个组一个妹纸都没有,那会严重影响会员参与度和积极性的。一定要保证每个组都至少有一个妹纸,这是最高原则。(好吧,我是丧失,忽略我)

所有的信息汇总到一两个高层的手中,遵循三大原则,迅速分组,分组一个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来,但是一定要有人审核,争取不出现结构性错误,因为这个东西将影响这一整届的状况,马虎不得,小心谨慎为妙。这个工作,一天差不多是可以弄完的,实在不行的话,两天也可以。

下一步工作,就是需要协会负责人出场了,发短信。但是发短信之前还得有一步就是把全部手机号码都输入到手机之中。这将使一个很枯燥也很累的活动,而且,差不多也只能由协会实际最高负责人来做。输入格式基本上为“X组XXX”最好把专业也输进去,你会发现输入专业很有用。这个工作差不多也得用一整天。

然后就要分组发短信了,短信内容就是分组信息,以组为单位发,每个组的内容一样。包括是第几组,包括哪些专业,哪些楼栋,都有谁谁谁。然后,也是最重要的,让他们每组选出一个联系人(实际上就是组长)指望他们真的选是绝对不现实的,明确的告诉他们先自荐,会员回短息有快有慢,两天之后截止统计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说来每个组都会有人报名的,如果没人报名就再发一遍,直到有人报名。如果只有一个人那也就不需要考虑了。如果人数多于一个,绝对的好事和好机会。把那一组想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都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约时间见个面,自己定组长和副组长。这将是新会员的第一个见面机会,而且,这批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核心会员。他们之间相互认识对协会绝对是好事。

每个组选组长的速度有快有慢,一旦选出开,立刻把本组的详细信息,特别是组员的手机号码发给组长。让他们和组员认识一下,至少是要让组员认识组长,知道组长的存在。本来想过让他们小组之间聚一下的,但现在看来不太现实。

在宣传口的同志发短信的同时,QQ群的拉人工作也要开始了。现在是每个新生都有智能手机,QQ是必装软件,很重要。

加好友,拉进群的工作肯定也是越早做越好,当电子档名单出来之后,这个工作很可能在发短信之前做。

QQ群特别适合水军,通过群聊建立感情的通常也是最活跃的那批人,做好群的宣(掉)传(节)工(操)作是很重要的。至少能拉住十个左右的大水军,但是代价是群里洪水滔天,会有很多会员因为感觉插不上话或者太烦而屏蔽群,以至于真正开始谈工作和正事的时候很多人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要以为群里的水军就是协会的全部。

在之后就是浓墨重彩的会员大会了。如果说招新可以忽悠,那么会员大会就必须稳扎稳打干实事了。会员大会是一个会员对协会的第一印象,也是新会员聚在一起最好的机会。很有可能决定会员将来会不会还留在协会。必须充分准备。

会员大会上需要介绍的内容很多。也要舍得花钱印材料、发福利。想留住会员就不能小气,所以要精心准备。

会员大会的准备工作要在一开学就开始准备,甚至在放暑假的时候就明确好了要准备哪些材料,因为刚开学大家事情都比较忙,所以最好是暑假前就分好工,每个人负责一两个小模块,开学之后就汇总,也就是把把招新和会员大会一起准备了。

各种需要付印的东西要尽早准备好电子档,但是打印不需要太早,太早了不好改,大会前一天打印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在大会前的那个下午就准备好。

会员大会必须在某天晚上或中午开一个动员大会,协会的高层尽量都要参加,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把各小组组长都叫上,组长不在的副组长也要在。万一,我是说万一,选组长的工作耽搁了,那也需要有一两名协会高层单独召开组长会议,安排组长的工作。同时让组长以新会员的身份看看准备的材料物资流程什么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好参考一下他们的意见。会员大会的时候,组长也是有任务的。就是要在会员大会的时候让自己组的组员互相认识。

至于定教室的这类事估计就不用我多说了,提前三四天预定最好。时间地点早点定下来是好的,定要来之后要不要改了,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需要改动的机会。

时间地点定下来之后,就开始通知了。大三、大四及其他元老由会长负责。大二的人员指定一名指战员联系,指导老师也要有专人负责,虽然我确认指导老师不会来,挂靠院系那边的辅导员最好也联系一下,毕竟今后还要靠人家办事,虽然,不来是正常的。

会员大会上,每组单独坐在一起而不是乱作坐。组长和协会领导层提一定要提前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到,由各小组组长负责接待本组人员。统计来的人数,每组聚在一起,让他们先聊聊,增进友(基)谊(情)。

会员大会之后,记得一定要带上各组组长们去吃饭,热心会员可以带上。这个时候真心不是应该哭穷的时候,也没说让你一个人全部请,协会老人(主要是大二的)一起多掏一点钱也没多少问题,新会员也要掏一部分,只是不是全部就是了,比如本来要花三十的,让他们掏十块或者二十的,没问题还真不是每个人都少了那三五十就活不下去的。这一段饭一定要吃,组长福利一定要有,你今后还得指望他们做事呢。

有关会费的问题

科幻协会是兴趣型社团,其本身应该是非盈利的。收取会费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转和日常活动开支并更好的为会员服务。科幻协会这样的社团的收入通常以会费为主,虽然也可以拉一些赞助,但在我了解的所有协会中并不占据主流也难以常态化。个人是不怎么提倡协会参与过多的商业活动的。 据我所了解,更多的状态是协会热心人士倒贴钱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做协会主要负责人的那几个,基本上没少贴钱。为此表示默哀。

协会签名册

跟武大学的,窃以为很赞。能够留下协会的历史和光辉。一个很精美的本子,每次活动都有活动参与者的留言,还有各种大牛的签名。很适合吸引小朋友。

有关福利和一些小物件

如果能发的起福利,那就太赞了,比如大牛们签名的明信片。如果可以给会员寄明信片,相信他们会喜欢的,收到明信片的人留在协会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吧?

有些些小物件也是很赞的,比如会员卡,特别想要啊,拿出来特别zhuangbility有木有!!!书签啦,徽章啦什么的,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有关聚餐

聚餐可以增进认识的人的感情,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的作用还是有些欠缺的。但是聚餐是个好东西,如果一到两个月聚一次或者遇到活动之类的聚一次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聚餐未必每次都师出有名。所以,我把聚餐改成“庆祝生日”了,那么多人,每个月都会有人过生日,然后以为这一两个月的会员过生日的名义搞聚餐,师出有名啊。 当然,比聚餐更能增进感情的是一起刷夜啦,出去露营什么的。一夜,只需要一夜就可以擦出友(基)谊(情)的火花

暂时只想到了这些,大家批判着看就好。

我猹,本来是有人反映之前的日志太长了,于是要改成简短版的,然后改着改着就一万多字了?好吧,作死的节奏。还得去预习考研……滚去了……

华文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 华文对科幻社团的见解.txt
  • 最后更改: 2021/10/19 23:30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