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近日,笔者联合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成员们对创社社长进行了一次专访,试图还原过去科幻协会的盛景。

采访时间:2022年4月1日
采访者: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成员,河流
受访者: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社长)

2011年3月20日,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成立大会
2011年3月20日,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成立大会

1. 您最早是怎么接触到科幻的?科幻文化在您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

作为90后,我从小学起就是《科幻世界》杂志的读者,有幸赶上了中国科幻发展的黄金十年,见证了一批中国科幻作家的成名。我家里还有《三体》最早连载的那几期杂志,感受过追连载的日子。当时的环境就是,周围的同学都在看《当代歌坛》,而我在看《科幻世界》。在中学时,科幻迷是孤独的存在,真的是上了大学才遇到“活”的科幻迷——这句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们社团当时很多同学都分享过同样的感受。

不过上大学后,了解到的科幻概念更丰富了,现在说科幻文化,可能不只是我们这些被中国科幻小说灌溉长大的孩子,也有美式科幻文化、奇幻文化,甚至连魔幻……都有一点被纳入囊中(实际上也是社团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作品形式上也有小说、电影、动画、漫画……其实不同类型的作品特点不一样,吸引的人群也不一样,圈层文化下大家讨论的语境也会慢慢隔离化。我现在观察到各个圈子的“门槛”就会有些高。

如果要说科幻文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在我的中学时代可能是个人重要的志趣和价值观来源,在大学则是以兴趣交朋友的重要途径,当然工作后开拓的路径更宽了,对科幻的关注的视角也有些变化。

2. 创建科幻协会的想法从何而来?可以分享一些创办时期的小故事吗?

武大科幻协会第二代,顾名思义,就是第一代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只好创建第二代。其实社团断代很普遍,大学时我们都觉得很可惜。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查过我们学校的科幻社团,社团联那里还有历史记录,但是并没有现存人员,一度比较失落。

创办新的社团也是因缘际会吧。2010年秋季,科幻世界杂志社在做“科幻世界校园行”的活动,面向高校公开招募,只要高校社团安排好场所和时间,杂志社的编辑就会来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当时杂志社编辑对我们而言还是有一定“明星光环”的。当时有位认识的同学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但是光靠我们两个还是不好办活动的,我们就自费印刷了一批小广告,贴在校园各个角落,留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由此招募到了一批志愿者同学,成为了我们社团最早的核心成员。那次科幻编辑面对面活动很成功,我们把学校里的一个咖啡馆外场给包场了,几十位同学围着两位编辑坐着,讨论气氛很融洽。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山路(有樱花的那座山),过路的同学都频频侧目,还有站在旁边听的。那可能是我第一次觉得用自己的努力传播了科幻文化吧。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那次活动之后,我们这批新认识的同学就决定向学校申请注册一个新社团。因为我是文学院的,相对于理工科时间上比较闲,也比较积极,就跑了所有的注册流程,包括拟定章程啊盖章啊什么的。而且我还请了我的外国文学史教授做指导老师,因为她在课上讲过西方科幻文学这个部分,可能是我所知道唯一愿意做科幻协会指导老师的人。协会成立后,一直在忙活的我就成为了会长。我们当时很有激情(中二),想给每个会员发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徽章。会长的徽章叫做“执剑人”。我家里还留有当时那枚“执剑人一号”的徽章。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3. 请问在创办之后,有没有举办过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活动呢?与其他学校的科幻协会有过联系吗?

我觉得大学那几年的社会文化环境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活动的机会。我们成立时就遇到了《三体·黑暗森林》正式出版。对于我们科幻迷而言,是苦等多年的难产儿终于产下来了。很多读者都知道大刘差点就不写第三部了。不过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本书后续的社会影响力之大。

当时为了宣传这本书,我们在学校里到处贴小广告,还从杂志社那边申请了官方海报,贴在所有可以贴的公告栏里。我们甚至还去劝说报刊亭的老大爷进货这本书。当我们拿到这本书之后,就是一轮又一轮的读书会,因为大家读书的进度不一样嘛,总是在讨论或者争论。我们不仅讨论这本书的情节,还会直接讨论其中社会学和哲学观点。后来新生入学,好多同学进来也是从头读起,然后一头脑热地加入讨论。光是三体一套书就养活了好几年的社团谈资吧。

社团的基本活动就是定期的读书会和观影会。那几年正逢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系列进入中国,一年一部甚至好几部超英,我们社团有些同学看过美版漫画,研究的也很透,观影会很嗨皮。读书会主题就更不缺了,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热门作品大家都看过,气氛更热烈一些。

还有比较“出格”一点的活动,就是我们在学校山顶搞过帐篷露宿,美其名曰“观星会”(然而在武汉真的太难看到星星了),实际上还是海聊活动,还对着夜空大喊三体组织的口号什么的,这个我们还留有当时的视频。还有重要活动就是请我们的校友韩松老师回来做讲座,刚好逢上樱花季,跟着老师到处转,听他讲之前的故事(早期作品有在武大读书时的灵感)。韩松老师还提起2000年后第一代社团也邀请过他,真的很奇妙。你能从很多校友前辈身上感受到武大人的某种特质:潇洒随性、不拘一格、浪漫深思(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

武汉这边高校很多,因为我们社团活动办得数量多、名声大,当时也有其他学校的同学来我们学校串场,参与我们的读书会和观影会。这么串门串着,大家就都认识了。后来几个学校同学提议,就搞了一个七校联盟,想要联合搞一些武汉地区的科幻圈活动,比如征文、观影等等。我参加了成立初期的几次会议,记得人数也很多,能凑一个班了。大家都是比较单纯热情的大学生,都是来社团寻找同道中人,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情。

2011年5月21日,武汉高校科幻联合会成立
2011年5月21日,武汉高校科幻联合会成立
2013年12月22日,华斯比,北星和宝树来到武汉大学举办讲座活动
2013年12月22日,华斯比,北星和宝树来到武汉大学举办讲座活动

我们跟全国各地的科幻协会也建立了联系。应当说在2010-2014年那几年,全国高校的科幻协会核心骨干是一个圈子,彼此基本都认识。这主要得益于人人网的校友链,其次是微博平台。后来移动时代来了,大家交流的方式可能就变了。

4. 请问这一段社团经历带给您了什么?

最主要的收获是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吧,虽然后面也有分道扬镳的过程,但是在一起的时候是真的很开心。就像一段恋爱经历,最好的经历就是带给你美好的回忆,以及自我的成长。

由于我们那几年都是创始成员,积极性都很高,不存在“混社团”的人,彼此约束也很少,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大家的讨论真的很激烈,也开拓了我的思路。然后我们很多同学都是愿意发挥自己的百分百热情和能力,来为社团发展做贡献的,大家集思广益提供了很多好玩的想法。这对我也很有益处,我从这些优秀的同学身上学到了新的观点、新的能力。比如我们有位电信专业的同学很会修电脑——嗯,我就跟着学会了修电脑。包括我对大学毕业后就业市场的认知,也来自这些不同专业同学提供的截然不同的信息。

对于部分科幻迷而言,科幻社团的一个“疗效”就是能治好某种程度的“社恐”吧,至少,我观察到一些同学是能够感受到这个疗效的。

社员问题

5. 请问您如何看待科幻与流行亚文化的关系?(例如虚拟偶像,二次元,等等)

我们当时社团里就有同时喜欢科幻和二次元的同学,他聊天时会把两个圈子的“梗”混用,这可能对其他不了解二次元圈子的人造成理解难度。不过,他总是很和蔼地把二次元的“梗”又解释一遍,还拿科幻圈的做类比。总之,这是一个好的讨论过程。

我个人认为科幻仍然是流行亚文化的一种,拥有与其他所有流行亚文化一样的特质。所以大学里面总是有形形色色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是一个亚文化的聚合体。在移动时代之前,我们是很热衷把线上的聚合搬到线下的,就有了“面基”一说。不过,十年以后的现在,我也很难判断现在的年轻人愿不愿意“奔现”,也许呆在网上更具有真实感呢?

陈诗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创社采访

这几年,科幻作为一种亚文化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是商业产业的介入,让科幻有了主流的表现形式。我们拥有了在中国影史和票房史上留名的《流浪地球》,这是我中学时想也不敢想的。2019年过年期间我去电影院看了三次。作为原著党,也曾唱衰过很多次科幻的商业改编,但是《流浪地球》还是让我感到惊喜,也很开心更多人能够领会中国科幻的魅力。有这样的成功在前,别的亚文化圈子可能会羡慕:至少你们能够“破圈”呀。科幻电影产业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好的主流标杆。

6. 请问在创办阶段,成员聊科幻的浓度高吗?

这个答案肯定是高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同学们从科幻话题开始聊。但确实熟悉以后,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题也会涌现。我们会做一个分隔,正式读书会上这段时间,我们严格按照本次讨论话题来控制议程。读书会之后,大家要聚餐的聚餐,吃烧烤的吃烧烤,看电影的看电影,就各自约去吧。

读书会的议程控制其实是一门技术活。我自己大一时在一个文学类社团做了十几场读书会,有过组织经验。另外我们也有几个同学是文学专业和哲学专业的,非常善于控制“清谈”的程度,有点类似于文科专业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同时,还要有赖于现场同学高素质的配合,能够真正经历过这种讨论氛围的同学会很珍惜这个过程的。我想,如果是没有相关经验的社团成员,可能就比较难控制话题走向,氛围容易散掉。

就算是线上讨论也是一样的,需要遵守议程,也需要主持人控制进度,甚至还要注意规避价值导向不正确的言论——就是在多元化讨论的同时保持对人的尊重。我们甚至讨论过一些在当下非常容易引发网络大战的话题(比如末日食人假设),你需要构建一个很安全的环境,才能促进真正的沟通。

(PS 其实能够做到上述几点的话,应届生找一份运营工作应该不难。)

7. 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科幻的发展,已经科幻社团在其中的作用?

当今科幻已经不纯粹了——开玩笑,但确实行业比我上学时复杂了。商业过多侵入学校生活,社交媒体重新定义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上学时未曾遇到的。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个好处,可能是我看待问题一向比较积极。我们上学时更惆怅的是:我们讨论的这些特别牛X的东西,怎么别人不知道呢?怎么让更多人知道呢?现在各种产业、资本、商家都铆足了劲来找学生做生意,这里面提供了很多工具和平台,科幻社团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社会民事主体,向社会发声,而不只是仅仅局限在学校内。

我关注过几个高中生做的研究性公众号,作为一个自媒体,非常专业,专注自己的观点,让人感觉博闻多才,又充满锋芒。学生不一定要去听现在的市场语言,市场充斥太多的语言了。你可以坚持你对科幻的理解,大家组成一个小组做一些桌面工作,比如佳作分享,读者分享,或者自创小说,也可以自己拍一部科幻短片。就是说,大学生有能力、有工具来做一个完整的作品或项目,去呈现给不了解这个文化的人。

而科幻作为一个文化市场上成形的项目也很多,电影、图书、展览、设计,等等。大学生也可以积极去参与,去学习。

总之,我觉得,对于组织而言,科幻社团是可以独立参与到科幻市场的运作的,但是对组织者的能力有很高的的要求,这个可遇不可求。对于个人而言,你参加科幻社团,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学校的社团去认识这个社会,基于你的兴趣慢慢了解到社会运作的方式。然后以后如果有好的机会,你就有能力从事你喜欢的工作,甚至真正能为这个行业做贡献。

8. 有什么话想对现任会长和协会的成员说?

虽然并不认识现任的同学,但是观察我自己带的实习生,我是很喜欢年轻人的一些特质的。这一代00后生活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时代,经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能够跨越地理和时间的区隔来交朋友。大家的沟通方式都比较活泼,也比较自信。

2017年,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更换会徽
2017年,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更换会徽

我希望现任的社团同学首先能够利用这样的环境,发挥自己能力,勇于寻找各式各样的资源(可以先理解资源置换的逻辑,不要去乞讨或者卖身),做更好玩的事情,不用局限在传统的方式,把你的热情用在你最想做的事情上。

其次,就算社团活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什么突破的话,也希望你们能在社团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大家一起聊得开心,把想聊的聊清楚,彼此能解答心中的困惑,和认可的人一起做事情,认识可靠的朋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过程。

最后,可能是一个技术上的小提醒,就是做社团本身就是组织建设范畴的工作,身为协会的主要干事,最好能增进一下技术能力,看看一些有关活动组织的课程,不仅能提升现有工作效率,对未来找工作也有好处。注意要学习“组织科学”,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XX文化,以免出现由于糟糕的活动组织劝退新社员的事情。这个是不分专业的,大学任何专业都不会教这个,只能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这个可能将会是你从事社团工作最大的收获。

原创文章,作者:河流,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

(0)
河流的头像河流零重力管理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上午12:24
下一篇 2022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